博物馆王馆长为记者讲解铜鼎
农田里发现的青花瓷
近日,济宁市博物馆投资600多万元、经过3个多月努力升级改造的“济宁精品文物展”日前全面完成升级改造工作,并免费迎接市民的参观。据了解,重新装修后的“济宁精品文物展”展馆,共分为青铜、陶瓷、玉石、杂项四个板块,展出文物260余件套。其中,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公开展出,十分珍贵。昨日,记者就来到了位于市区古槐路的济宁市博物馆,参观体验了换妆之后的“济宁精品文物展”。
踏入展室,便走进了一段段厚重历史
踏入济宁精品文物展中,一股庄严的气氛便扑面而来,好似厚重的历史不怒自威一般。济宁市博物馆馆长王莉指着一群古老的青铜器告诉记者,“看到了吗?这些薛国青铜器在没有改造之前只是被很不起眼地摆在展室一角,可如今都被我们的工作人员按照3000年前薛国国君祭祀时的样式一层层排成方阵。”
王莉馆长告诉记者,原有的济宁精品文物展已经有十几年历史了,展品少,展出形式也十分落后,不吸引人,知识性、通俗性、娱乐性也比较落后。因此,为了适应济宁市民不断提高的精神需求,顺应全国博物馆升级改造的浪潮,我市才对原有的展馆进行大规模的升级改造。现在,重新改造后的精品展形式创新了,展出量也增加了。突出重点文物,紧扣地域文化,使市民更有归属感和认知度。此外,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公开展出,比如济宁铁塔下面地宫里出土的佛教圣物,十分珍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布展的过程中,在之前传统的玉器、瓷器、青铜器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生活杂项,让今天的人们仿佛走进了古人的生活当中。”王馆长说道。
每一个文物,都是时间洗礼过的故事
采访中记者发现,此次精心布置的精品文物展,不仅仅是为了让市民看到文物,而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每一个文物,在它的背后,都会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经过时光的沉淀之后,会更加的有魅力”,王馆长向记者介绍。“比如这件元青花缠枝瓜果纹玉壶春瓷瓶,就是1984年村民在自家菜地里发现的,村民以为这件东西晦气,就随手放在了自家的猪圈里,最后被文物普查小组用几十块钱收来。而这件现在价值连城的元青花,也成了济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参观中记者注意到,在展区的每一件文物上方,不仅有展品名称和出土地点,更有这件文物的故事和历史意义。比如在文物薛侯行壶的上方,就有一段“薛侯行壶与先秦爵位制度”的故事。而在旁边的投壶上方的故事介绍,更是让记者对古代文人的“投壶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精心布局,当古老文物碰撞现代文明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重新装修后的展馆不仅展品丰富,格调高雅,而且文物布展上更是别具匠心。“此次精品文物展的布展理念是‘观之于目———观之于心———观之于理。’为了做到观之于心,我们非常注重色彩的选择,避开了让人兴奋的大红大绿,选取了一些庄重典雅的色彩,使人在踏入展厅的瞬间,就能安静下来,感受到文物所带来的这种厚重的氛围。其实,参观文物和阅读历史一样,最终便是一种抵达,一种对于文物,对于历史的认知。”王馆长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