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城区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速推动经济战略转型,被评为“全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并连续5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荣誉称号。截止目前,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6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2家,山东省创新型企业3家,纳入全市“331工程”企业35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
完善创新体系。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合作创新体系。加大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力度,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和机制,重点扶持碳素集团与武汉科技大学,源根石化与美国路博润公司,卡松科技与中科院兰化所等合作,形成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开放灵活的合作机制。完善社会化和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引导任城经济开发区、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集聚向科技创新主导型园区提升,投资13亿元、规划总用地171亩的济宁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园正在快速推进。积极搭建科技资源共享、投融资和技术交易等中介服务平台,卡松科技与以色列英飞尼迪投资集团成功实现合作,吸引风投资金5000万元;博特精工在天津股权交易所上市,融资2000万元。规范高新技术项目计划实施体系。把高新技术作为重点,通过采取课题负责制、专家评审制、计划项目管理负责制等形式,合理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任城英才”、“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等九大工程,着力引进行业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带项目、带成果来我区创办高科技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自主创新群体。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启动运营,先后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51人,其中院士2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加强人才培训。将高新技术知识列入区科局级干部进修班、青年干部培训班和农村后备干部大中专班教学计划,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我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增强领导干部抓科技工作的自觉性。优化人才环境。通过重奖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创造,以及创新完善技术入股、要素分配、项目合作、成果奖励等政策举措,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的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热情活力,营造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注重知识产权。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提高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提高发明专利和职务发明的比例。深入实施名牌战略,坚持鼓励创新、鼓励品牌,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引导企业把推进品牌战略和名牌产品培植、名牌企业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在要素保障、技术改造、科研立项、资金扶持等方面,对重点培育的品牌企业给予支持,大幅提升任城自主创新品牌的品牌价值、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山东省著名商标达到21个,山东省产品名牌12个,山东省服务名牌6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工业、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进程,鼓励引导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修订,加快培育一批研制先进标准、采用先进标准的优势企业群体,增强市场竞争“话语权”。目前,全区共有13家企业单独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