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继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之后,吹响了创建国家园林泗水县城的号角,该泗水县注重与生态建设结合,打造生态园林;与泗水文化相结合,打造文化园林;与群众需求相结合,打造民生园林。
打造“生态园林”。高位推动科学造林,森林覆盖率达42%,今年年初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泗水县。泗河在泗城北部绕城而过,支流济河、音义河、鲍村河、玉沟河穿城而过;城郊拥有两河三岸湿地生态涵养区、济河南湿地生态涵养区、尹家城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华金湿地生态涵养区等生态湿地。结合这一水文特征,确立打造“两河五水十二湖”生态水体系统。城区外围以泗河、济河环绕形成大环境水环,实施从外围水系引水入城的5条线路,建设以圣源湖景区为中心的十二个湖面,形成五湖纵贯,碧水绕城的水系景观。目前,泗河、济河城区绿化长廊初步建成,建成圣源湖景区,泗城区水面面积达到47公顷。
打造“文化园林”。突出以史建园,在各大公园建设中,运用现代与历史相映成趣的造园手法,圣源湖公园的圣源泉韵雕塑、大舜园的石雕,文化公园的10处浮雕景墙上雕刻着泉源胜地等“泗水十景”,背面记录了泗水民间传说故事,轮滑广场中央刻有清光绪年间的泗水古城地图,充分汲取泗河文化、儒家文化等文化元素,实现园林艺术与文化内涵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城市魅力。保护文物古迹,注重对泉林泉群、仲庙遗址等文物古迹进行保护。加强古树名木管理,编制《泗水县古树名木画册》,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登记,建立完整的古树名木档案,对泗水县31棵5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设立围栏、立碑保护,明确古树名木的养护管理单位和管护措施,古树名木保护率达到100%。
打造“民生园林”。加大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新建改建城市道路35.2公里,道路完好率98.6%;加快泗水县城集中供热、管道天然气、新水厂等配套市政功能建设,城市供暖实施分户控制与计量,计量收费实施比例达35.2%,公共供水普及率与管网水检验项目合格率均为100%;加大旧城改造开发,严格绿色图章控制和建筑节能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高标准建设滨河水苑等花园式住宅小区十余处,累计新建、改造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比例达到41.9%。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