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揭秘"恐龙之乡"莱阳:真正的白垩纪公园(图)
水母网8月29日讯(YMG记者 姜晓 摄影报道 通讯员 李庆盛)震撼的平原峡谷奇观,别有洞天;神秘的恐龙足迹,变幻莫测;完整丰富的恐龙化石层,国内罕见;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足迹“三位一体”,这都出自于中国“恐龙之乡”———莱阳。随着部分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出土,以及多达十几层的白垩纪地层剖面的发现,再度论证了莱阳恐龙等古生物化石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
出土我国首具完整棘鼻恐龙化石
1951年,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组织了普查队,由杨钟健、刘东生、王存义在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的协助下,对莱阳金岗口及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发掘工作,发现了大量的恐龙骨骼和恐龙蛋化石。被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的杨钟健先生,在对莱阳蛋化石进行研究之后,便向世人宣称“莱阳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蛋化石最丰富的一个区域”。
1952年,在金岗口村西的白垩纪王氏组地层中进行挖掘工作,很快从紫红色粉沙岩中发掘出了一具高5米,长9.8米,计重约一二十吨的恐龙骨架化石。这具恐龙骨架化石与众不同的是头顶生棘,如同巨大的鸡冠,足状独特,当时被专家定名为“棘鼻青岛龙”,现在亦称“金岗口龙”,这是我国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棘鼻恐龙化石骨架。此后,地质部门对莱阳恐龙化石的研究达到了顶峰。
莱阳恐龙化石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20年代。1923年4月,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比较完整的谭氏龙,采集到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1950年春季,著名古生物学家周明镇博士指导山东大学地质矿物系学生在莱阳实习时,在金岗口发现了一些恐龙骨骼化石,在赵疃附近发现了恐龙蛋化石,这是解放后我国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也是自1921年蒙古第一次发现恐龙蛋化石后世界上的第二次发现。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间断发掘研究,专家们发现,莱阳地区中生代地层尤其是白垩纪地层颇为发育,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早而又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区内化石丰富、门类繁多,发现了包括著名的棘鼻青岛龙、中国谭氏龙、中国鹦鹉嘴龙、将军顶圆形蛋、金岗口椭圆形蛋等在内的恐龙动物群;其白垩纪地层是我国北方研究中生代陆相地层的经典地区。
历代权威恐龙专家的科研基地
据了解,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诸多国内外古生物学专家便展开对莱阳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的研究。l923年,著名地质学家谭锡畴在莱阳的将军顶一带发现了比较完整的谭氏龙,莱阳由此成为中国人在中国境内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
1929年,由瑞典古生物学家Wiman对谭锡畴在莱阳采集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命名了鸭嘴龙类一新属新种:中国谭氏龙,这件标本现存放在瑞典的Wappsala大学。1951年,有“中国恐龙之父”之称的杨钟健先生在莱阳发掘出新中国第一具完整的棘鼻恐龙(又叫青岛龙)化石骨架。 1962年,赵喜进报道了l958年发掘于陡山的一鹦鹉嘴龙新种———杨氏鹦鹉嘴龙。1974年,赵资奎和蒋无凯对菜阳的蛋化石的显微结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l975年赵资奎提出了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方法。
正是由于多位古生物学界权威专家对莱阳恐龙和恐龙蛋等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莱阳才一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l984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成立大会在莱阳举行,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莱阳会议,奠定了今天中国古生物学尤其是古脊椎动物学研究享誉世界的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