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出租车八成未达新国标 用语不规范难接地气
“乘客上车前,司机不得有询问乘客目的地等挑客行为”、“运营前和运营过程中忌食有异味的食物”、“的哥应使用26种中文和英文用语”……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了出租车运营的国家标准,新版的《出租车运营服务规范》对出租车的日常运营、驾驶员服务用语、出租车停靠站、电话叫车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很多细节上都是首次有了国家标准,将于明年4月1日起实施。昨天,记者调查时发现,八成驾驶员的有关运营服务不达“国标”,对于社会最关注的挑客、拒载等严重违规行为基本很少见,而问题主要集中在没有使用规范服务用语、不说普通话、车内吸烟等细节上。有市民认为,“国标”部分内容过于严苛,很难“接地气”。
时间:15日上午10时40分线路:延吉路万达广场到栈桥
没用“规范”服务用语
15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记者在延吉路万达广场附近看到,行人并不多,一辆辆出租车亮着“红灯”从眼前驶过,打车者寥寥。此时一名推着婴儿车的年轻妈妈招手拦下一辆出租车,这名妈妈试图将婴儿车和孩子一起推上车厢,无奈婴儿车太高进不去,司机则焦急地催促“快点上来,后面来车了!”见这名妈妈一人没法上来,司机干脆下车来,让妈妈抱起孩子,他则帮忙将婴儿车放进后备厢中。记者注意到,由于后备厢中安装了燃气罐,本来所余空间不大,里面还放了一个工具箱,占据了一半的空间,婴儿车也没法全部放下,后备厢只能大开着。
10分钟后,记者搭乘上了一辆出租车,待记者坐定后,司机询问“去哪里?”记者报出目的地后,司机掉了个头从连云港路南行,直接上了快速路,然而路上却比较拥堵,司机和记者攀谈起来,一口标准的青岛话。但“国标”中要求使用的“很高兴为您服务”、“请系好安全带”、“请记住我的车牌号”、“您需要打开空调吗”等并不见司机使用,一路上,这名司机非常健谈,穿着整洁,说话也很文明礼貌,下车时主动询问记者是否需要燃油附加费小票,并礼貌地和记者说“再见”。
时间:15日中午12时19分线路:海泊河汽车站至中山路
打着“暂停”标志靠活
15日中午,记者在位于内蒙古路的海泊河汽车站打车,路边停靠着七八辆助残车,但很少有人问津,另外还有三四辆出租车在靠活,奇怪的是其中三辆车都打着“暂停”标志,记者本以为他们并不打算载客,可一名市民上前询问后,打着 “暂停”的司机什么都不问就说 “可以走”。司机启动车后还问了记者一句去不去火车站,可以顺路捎着。
发现这一情况后,记者走到一辆打着“暂停”标志的出租车前,问“走不走”,对方马上回答说 “上车吧”。上车后攀谈起来记者才知道,几辆出租车不打“空车”标志的原因是防检查,也有的是为了方便拒载,“如果去的地方我们不想去,就可以说不方便,等人、交车等理由可以随便用。”这名司机说,这种办法还可以应付交通稽查的便衣检查,看到眼熟的执法人员,可以拒绝配合,因为“暂停”情况下是可以不搭载乘客的,这种“拒载”干起来更有底气,不怕被检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