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航站楼“海星”胜算较大
据悉,经过半年多的论证,新机场航站楼方案今年3月份就进入了国际招标阶段,两个月后确定了7家国际公司入标。9月22日,又进行方案专家评审,从6个方案中择优选择了3个入围方案。国庆期间,这3个入围方案在规划展览馆进行了公开展示,听取市民及社会各界以及管理者和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从目前收到的信息来看,大家对1号方案“海星”赞同意见比较集中,这也是专家推荐的两个方案之一,获专家高票通过。从市民推荐的情况来看,2/3市民对这个方案投赞成票,估计下月初方案就会确定下来。
据介绍,“海星”方案的优势主要在于创新,一方面这个方案在国际上独一无二,大胆地用海星做原形,造型非常美,设计的5个指廊的夹角比较小,完全能满足机场的要求。指廊多了,距离就短了,旅客到最远的登机位也较便捷,相互转机也方便,同时海星还更能体现青岛的海洋文化。还有一点就是和机场远期规划衔接做得比较好,未来机场吞吐量大增后,五星后面还可再加两个航站楼,因此有延伸的空间。
规划
新机场可起降最大客机
据悉,目前已有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位于青岛市北部,离市中心约23公里,建站开航于1982年8月5日。飞行等级为4E,现有一条3400米的跑道,最大可起降波音747型飞机。年旅客吞吐能力可满足1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20万吨、高峰小时旅客吞吐能力5120人次以上的需要。机场停机坪面积44万平米,登机桥14条,机位44个。机场航站楼面积为18万平方米,分国内、国际两个区域,二层式流程(局部夹层),进出港分流。离港层设国内值机岛两座共32个办票柜台,设国际值机岛一座共12个办票柜台。国内区设有安检通道9条,国际区设有安检通道4条 。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航业务增长需求的测算,按照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对青岛新机场的定位,预计青岛新机场近期(2025年)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04架次;远期(2045年)将达到5500万人次,高峰小时航班起降136架次。因此根据国家民航局和省、市“十二五”规划要求,结合我市的城市发展战略,青岛将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未来百年新机场。
据了解,青岛未来新机场运行等级为4F级(流亭机场目前为4E级),为最高等级,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等11个机场等级相当,将可起降A380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用客机。新机场主跑道长3600米,次跑道长3200米。近期将建设2条独立运行的平行远距跑道,跑道间距2200米,航站楼面积45万平方米;远期再建设2条近距跑道,航站楼面积60万平方米。
定位
打造“面向日韩的门户”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青岛将新机场建设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相结合,把新机场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机场、面向日韩的门户机场,环渤海湾地区重要的航空货运枢纽,货运集散地和快件处理中心”,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力新引擎,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枢,区域性国际旅客中转枢纽和主要面向日韩的对外开放门户。
面向日韩是由青岛地域特点决定的,目前国内的门户机场是指京、沪等国际机场,但青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适合开发以日韩为主的国际航线。当然国内也有很多的城市开通了日韩航线,但青岛离日韩最近,以后可以发展成“公交航线”,半小时一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专业人士分析,机场百分之七八十的客户是来自青岛的东岸城区和西岸城区,北面的约有20%左右,这就在客观上形成了南客较多的局面。机场吞吐量大增之后,通过各方面研究和分析,会将客货分离,航站楼南侧为客运楼,北侧为货运楼,规划当中,机场方面会进行“南客北货”概念规划,最终会形成“南客北货”的局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