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征集政府创新的点子,还是借助群众的力量推动创新工作,凝聚起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各地政府创新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中西部农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村民代表大会很难开起来,村民自治如何落地?对村干部如何监督?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福绵区结合当地实际,建立了由7到9人组成的"村务商议团",成为村民代表会议的"常设机构",履行议事、协商、监督职能,村里的大事小情全部纳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范畴,同时借助"阳光村务"实现了把村干部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创建卫生城市,一些地方曾出现过政府不停吆喝、机关干部扫街的情况。而如今在曲阜的"创卫"活动中,随着"群众交办会"、"群众监督小组"、"媒体曝光"等举措的推行,政府不用着急上火,老百姓自觉维护环保卫生,城市街道和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用李长胜的话讲:"公开比什么都重要,老百姓的监督是巨大的力量。"
如何由"雨后送伞"变为"雪中送炭"?山东省乳山市推行党内"即时关爱"创新机制,对遭遇不幸、急需帮助的党员,及时主动给予物质救助与人文关怀,让他们第一时间感受到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如今,乳山"即时关爱"已经从党内向党外延伸,扩展到整个社会救助领域。今年6月高考结束以后,乳山市民政部门启动"即时关爱"救助,为低保户家庭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送去5000元钱学费。
"凝聚起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需要首先凝聚起党组织的力量。"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伟表示,只有我们党组织的力量先凝聚起来,我们党的力量、党员才能够凝聚起群众,从而推动政府的各项工作。
群众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政府创新如何评价?怎样避免地方政府创新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老百姓不认可不买账的尴尬?人们有个共识:把评判权交给群众。然而现实中真正这样做的,还不多。
曲阜市民宫涛,用"随手拍"第一个把"马上就办"办公室牌子放上了网络。说起曲阜"马上就办"等创新举措,他感慨良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已经把"马上就办"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
不管是宫涛的亲身经历,还是他耳闻目睹,"马上就办"确实不是"空口号".宫涛父亲居住的小区自来水压过低,居民生活不便。"马上就办一线通"开通不久,宫涛打了个电话,当天下午自来水公司工作人员就到小区排查情况,并很快解决了问题。第二天,宫涛还接到了一个回访电话。
从2011年至今,"马上就办"得到了曲阜市民的高度认可,说明这是一个成功的地方新政。李长胜认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地方政府创新,必须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评价的最高标准。同时他也坦陈,之前他们也没顾得上对各种创新举措进行系统评估。据了解,曲阜准备在今年年底前,对50项创新举措的效果进行一次全方位评估验收,除了听取相关专家学者意见,最重要的是收集群众的感受、听取老百姓意见和建议,以便对每项创新举措进行改进和完善。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建议,曲阜对50项创新举措的评估验收,应重视对 "制度联动"和"制度组合"的考量。"为什么一些地方的创新举措,听起来很好,却没有产生作用。"竹立家认为,一项制度"单兵突击"很难发挥作用,通过制度组合、系统创新,新政制度才能取得"1+1大于2"的效果。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地方政府创新才能取得群众信任和支持,才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创新活动才有旺盛的生命力。这是"第四届全国地方政府新政"论坛传递出的最强音,也是各地创新探索之路的指示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