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排爆民警生活揭秘 排爆先学如何造炸弹
爱看TVB剧的人,对香港警察“飞虎队”、“霸王花”这些称谓肯定不会陌生。每每在剧情关键时刻,我们总能在电视里看到特警队员的身影。而在青岛,也有这样一支“钢筋铁骨”的队伍。不同于交警、110巡警、社区民警,特警总被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他们在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处置突发性事件、重大安保活动等各项任务中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被誉为行走在刀尖上的队伍。近日,在市公安局组织的警营开放活动上,记者“零距离”探秘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奥斯卡金像奖动作大片《拆弹部队》把拆弹专家精湛的技能和传奇的人生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而在青岛,也有这样一支专业化排爆队伍,他们时刻准备冲锋到排爆第一线,每次出警都要游走于生死一线间,负责全市可疑爆炸物的排除工作;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一次次超越恐惧和死亡。日前,记者走进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听排爆队员们讲述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故事。
想排爆先学如何造炸弹
“这是不能有失误、只有一次机会、永远无法改正错误的职业!”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一中队中队长宗成琳说,他当年刚进入排爆大队时,老民警反复强调的这句话让他终身难忘。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与危险性,平时做功课必须认真,若学艺不精,上战场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宗成琳告诉记者,这是真正的命悬一线,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为了磨练技术、克服本能的恐惧,排爆特警每天必须进行极为枯燥的训练。
排爆队员要学习排爆,先要学会如何制爆、拆爆。从最简单的做起、也从最简单的拆起。为了让队员们适应爆炸物的声音与光,自制的爆炸物需要有声响,能发烟即可。在排爆队员眼中,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玩具、台灯只要带电的都可以做成炸弹,而那些不带电的,如茶叶筒、液体饮料现在也能做成炸弹。
“突袭”练就“大心脏”
“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制爆炸物的引爆方式越来越先进,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就有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而且,一些传统的排爆方法,正面临着新科技的挑战。”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郭青说,对于定时炸弹来说,过去排爆队员一般会从时间上来判断它是否会引爆。比如说,距炸药被发现时间已经超过24小时,那么排爆队员可以肯定它不会爆炸,因为钟表定时最长也就24小时。“但现在就不行了,使用电子计时系统,定时一年后引爆都行。”郭青说。
怎么打破队员们的传统观念,来一场 “头脑风暴”?排爆大队采取了一对一对抗的方式来训练队员。由于长期接触爆炸物,队员们不仅是拆弹专家,同时也会自制爆炸物。于是,排爆大队定期组织对抗赛,队员们两人为一组,一个制炸弹,一个拆炸弹。故意互相“刁难”对方,他们各自制作复杂的爆炸装置,但不装填火药,让队友来拆解或排除。
另一种训练就像是“突袭”。 “每次接到任务,都是一次生与死的考验,这项工作需要队员们胆大心细,并且有过硬的排爆技术,所有的排爆队员必须要有大心脏,在关键时刻能沉着冷静。”郭青表示,为此,警队会有专人负责制造现场,而他们接通知时与其他任务完全一样,没有人会告诉他们这是演练,通过这种方式,训练真实排爆任务时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能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