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7日刊登题为《永久的衰退?》一文,作者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兼作家保罗·克鲁格曼。文章称,在货币政策官员们身边待上一点时间,你总能听到的一个词将会是“正常化”。但是如果过去5年来人们一直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成为了“新常态”,情况又该怎样?如果类似于萧条的状况继续保持下去,不只是持续一两年,而是持续几十年呢?
文章称,你可能会想像类似这样的揣测只是偏激的边缘分子所干的勾当。他们确实偏激,但未必是边缘分子。许多经济学家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若有若无地考虑这样的想法。而现在它们已经进入了主流。事实上,关于“长期停滞”的论点就是最近在最有威望的场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盛大的年度研究会议上—被强势提出的。所谓“长期停滞”是指一种持久状态,期间经济萧条成为常态,且其中罕有充分就业的阶段。而提出这一论点的人恰恰就是曾担任财政部长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拉里·萨默斯。
萨默斯是从应该显而易见但却经常被人遗漏的一个点上说起的:引发“大衰退”的那场金融危机如今已远离美国。实际上,按照大多数的衡量标准,它在四年多以前就结束了。然而美国的经济却依然萧条。然后他提出了一个相关的观点:在危机之前,美国曾有过巨大的房产和债务泡沫。然而即使在有如此庞大的泡沫推动开支的情况下,经济的整体状况也只是一般—就业市场差强人意,但算不上出色,那场繁荣从未强大到足以产生明显的通胀压力。
萨默斯接下来便总结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教训:他指出,美国拥有这样的一个经济:其常态是需求不足—至少是温和的萧条,而即使在有泡沫支撑的情况下它也只可能达到接近于充分就业的地步。
文章称,这里可以进一步提供一些证据。看一下家庭的债务与收入比。这一比率在1960年到1985年期间大致是稳定的,但从1985年至2007年危机发生时却出现了迅速和不可动摇的上升。然而即便当家庭在债务中越陷越深时,这一时期内经济的整体表现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平庸,需求并没有显示过超越供应的迹象。未来美国显然不可能重回债务不断上升的日子。这意味着更加疲软的消费需求,而如果没有这种需求,美国政府又怎么能恢复充分就业呢?
此外,这一证据表明美国已经变成了这样一种经济体:温和萧条成为常态,而短暂的繁荣阶段的出现只是拜泡沫和不可持续的借贷所赐。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人口增长的放慢。另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持续的贸易逆差,它们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此后便一直上下波动,却从未消失。
如果美国的经济具有长期萧条的趋势,那么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将要忍受萧条经济学的颠倒黑白的规则—在这种规则下,美德沦为恶行,审慎沦为愚笨,拼命存钱(包括拼命削减预测赤字)会让每个人遭殃。正如萨默斯所言,危机“只有在结束之后才谈得上结束”—而经济现实就是这样。而当前的现实所呈现出的状况是萧条规则将适用于今后非常漫长的一段时间。
http://news.sohu.com/20131120/n390461943.shtmlnews.sohu.comfalse参考消息http://finance.cankaoxiaoxi.com/2013/1120/304729.shtmlreport1419参考消息网11月20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7日刊登题为《永久的衰退?》一文,作者是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兼作家保罗·克鲁格曼。文章称,在货币政策官员们身边 (责任编辑:UN644) 原标题:纽约时报:美专家称美国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