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阵容中可以看出,“国安会”基本云集了美国军事、外交、情报、财经等核心部门的最高主管。
如今的“国安会”,根据2004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机构总统指令》,采取分级会议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决策,分级按照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由总统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国家安全会议、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主持的部长级国安会议以及由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主持的副部长级会议。
正常情况下,国安会议就各方提交的议题进行讨论,给出咨询意见,并听取由国家情报局局长汇总的情报汇报。一旦危机发生,则可根据事态严重性再成立“危机决策特别小组”,在总统直接领导下对局势作出最迅速的反应,其规模更小,保密性更高。
“国安会”还设置了地区性和职能性两种协调委员会,分别针对世界各地区和某社会领域,制定专门的国家安全政策。目前,地区性协调委员会共有6个,分别为:欧洲和欧亚大陆、西半球、东亚、南亚、近东北非及非洲。职能性协调委员会共有11个,主要包括人权和国际行动、国际开发和人道主义援助、国际环境、国际金融、反恐与应急准备、情报与反间谍等。协调委员会一般由国务卿、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或指定的副部长级官员主持。
此外,“国安会”还配有一个庞大的后勤和文秘团队,由秘书长总领新闻、法律和通信等专门办公室,即时与国会、传媒、学界、民众和各国外交机构进行互动,其职能已经大大超出一个常规的总统顾问班子。
需要补充的是,“国安会”还只是美国国家安全体系最顶端的一环,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等机构都负有各自的安全职责。
主要职能是“对外”还是“内外兼修”
对于即将成立的中国“国安委”,最大的看点之一,是其主要职能将是对外---应对外部安全威胁,还是对内---维护国内稳定。
接受本刊专访的几位专家指出,由于具体国情不同,对于美国“国安会”来说,其主要职责毫无疑问是“对外”。
“美国‘国安会’的设立是为了应对二战后扩大的美国国家利益和外部威胁,整合涉及国家安全的部门资源和决策智慧。由于在当时能对美国国家政权和现行体制构成威胁的挑战很少来自于国内,因此‘国安会’的工作重心主要针对外部安全威胁。”沈丁立说。
张家栋则分析说,总体来看,美国“国安会”的工作重心是对外而非对内,但“9·11”事件以后,对内也是其工作的一部分,“目前美国国家情报主任也是国安会成员之一,这一职位也负责国内安保情报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国安会’的议题也非一成不变。在成立早期,主要讨论军事和外交问题。但现在除了军事、外交等‘硬安全’议题以外,恐怖主义、跨国有组织犯罪、网络安全、经济安全等,也都在其讨论范围内。事实上,所有上升到国家层面、需要总统做出决策的议题,现在都可能放在国安会的桌子上。”张家栋说。
中国“国安委”的首要任务应是“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据张家栋介绍,中国目前已经存在类似“国安会”的机构---“中央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即“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家主席、副主席担任正、副组长,成员一般包括负责涉外事务的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外交部、国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商务部、港澳办、侨办、新闻办的负责人,以及中宣部、中联部部长、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等。
“这次中央决定成立‘国安委’,一方面是与国际接轨,为领导小组正名。因为世界大国都有类似机构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家安全事务秘书’等职位,中国尚没有与之对应的机构和职位,不便于国家间就安全事务进行交流、沟通与合作。另一方面,是将领导小组机制进一步实体化,赋予其具体的咨询、建议和协调功能,而非仅仅是一个议事与协商平台,这将有利于提高安全和外交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张家栋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