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淄博今年打通南部出海通道
混凝土拌合站为隧道提供施工原料
隧道贯通前,施工人员正在开挖台车上作业
21日上午,晋豫鲁铁路通道西铁车二号隧道淄博沂源贯通。该隧道是山东省境内目前在建的最长铁路隧道,该隧道因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控难度大,被列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今年年底将实现试通车,届时沂源将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淄博的南部出海通道将被打通。
米隧道用坏了14000多个钻杆
据中铁二十局中南通道项目部党工委副书记、隧道二队队长赵栋介绍,晋豫鲁铁路通道西铁车二号隧道全长7851米,是山东省境内在建的最长铁路隧道,由于隧道的地质条件复杂、安全管控难度大,被列为全线的控制性工程。
"这个隧道地处低山丘陵区,围岩状况比较差,很破碎,有的地方一碰就掉,自稳性非常差,而且地质状况十分复杂,当时设计方案就更改了多次,之后的施工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赵栋告诉记者。
赵栋所在的项目部负责整个标段81.56公里左右的铁路,一共有15个隧道,隧道长度共28147米多,其中西铁车二号隧道是最长的一个,也是施工难度最大的一个。
据了解,隧道的地质结构主要以页岩为主,有部分石灰岩和花岗岩,需要采取不同施工工法。"开凿整个隧道一共用坏了14000个钻杆,从工具耗费上就可以看出工程量非常大。"工程部部长沈登科介绍。
"这个隧道是整个线路的控制性工程,如果这个工程不能如期完工将影响整个铁路线的通车,所以我们的压力非常大,好在在所有工人的努力下,隧道还是如期贯通了。"赵栋告诉记者。
500名工人奋战1158天
据了解,为确保进度,设计上从山体中间打了一口斜井,分4个工作面进行掘进,加大开凿进度。
除了地质复杂,围岩透水性强,隧道涌水现象是工人们在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工程部部长沈登科介绍,夏季降雨多的时候,整个隧道里面就像是"水帘洞",涌水问题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整个项目部想了多种办法,最终还是保证了工期。
2012年3月份的时候,隧道内出现了一次非常大的涌水状况,当时情况比较紧急,项目部立即决定停止掌子面的开挖工作,对最大的出水点进行了注浆封堵,并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蹿浆,最终堵住了涌水点。同时增加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的频率,安排专职安全员和技术人员全程跟班,确保施工安全。
据赵栋介绍,除了采用地质雷达提前探测前方地质状况,同时采用了红外线探水、超长探孔等技术,确保施工安全,也保证了施工进度。
"工期还是很紧张的,为了保证进度,我们实行三班倒,24小时连续施工,全力进行开凿。"赵栋说。
工人有500多人,分为几个班组,从多个开凿面掘进,人数最多的时候能有8000多人,并且雇用了众多当地附近的村民奋战了1158日日夜夜。
据了解,由于基本上24小时不停工,就是在大年三十当天,施工人员工作到了下午4点才停工休息。"大家都想着尽快完工,所以不回家过年也就无所谓了。"技术员胡二国告诉记者。
工人们告诉记者,夏天天气闷热,但是他们冒着酷暑工作。冬天天气寒冷,工人们也是冒着严寒工作。"工人们比较劳累,我们尽量在伙食上丰富一些,增加营养,在生活上也多照顾一些,让工人能安心工作。"厨师刘方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