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圣城济宁消息网讯 (记者 邱茂盛)
记者昨日从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市将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逐步消灭监测盲区和弱区,到2015年,地震监测才能将达到ML≥1.0级,地震速报时间为5分钟左右。并在现有7个地震台的基础上,加密地震台站建设,新建兖州、金乡、鱼台、微山岛和城区5个地震台,安装10套强震观测仪,形成12个地震台站、12套强震观测仪的全笼罩地震监测网络。
目前,我市地震台网建设,地震观测已进入网络化、集成化、数字化的新阶段。全市现建有台网中心1个,测震台7个(含强震仪2个、1个大地电厂项目)、9眼数字化深井观测点(含2个二氧化氮项目);4处电磁波观测点,地震监测、地震速报和预兆信息监测才能持续进步,全市地震速报时间进步到15分钟以内,检测才能达到ML≥2.0级。目前,全市地震群测群防骨干观测点达13个、宏观测报点达到90个,通过“三网一员”建设,各地发动基层群众参与防震减灾运动的力度不断加强。并建立健全了地震救济系统,初步建成了济宁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了卫星电话、应急车辆、发电机等应急物质设备。
预计2015年前,我市城区和80%以上的县级城市完成地震运动断层探测。2012年前,完成金乡、泗水县和北湖度假区地震小区划工作,积极推动农村地震安居工程,2015年前,每个县(市)至少建成3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并进步全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才能,公路、桥梁、水库、输变电线路、输油气管线等重大工程,都将进步抗震设防标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合的建设工程,都将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请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同时,建成性能稳固的地震数据传输系统,针对无线传输信号不稳固的问题,改革泗水、汶上、曲阜等4个台的数据传输方法,由无线CDMA方法改革成光纤传输,对拟新建的5个地震台的数据传输全部应用光纤传输方法,以确保地震观测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