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对中国文坛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去世引起关注。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最大文学遗产是告诫作家们创作时,不要过度的娱乐化,并提醒中国当代作家不应丢掉对民族传统的挖掘。受马尔克斯影响较深的莫言则表示,马尔克斯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小说,他也发明了让自己永生的方式。
陈众议(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
他刚进入中国大家认识较肤浅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是国内较早研究马尔克斯和拉美文学的西语专家。他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尔克斯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拉美文学的崛起对中国作家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当时环境下,东西方两大阵容都很认可拉美文学,给了中国作家信心;另外一个方面,拉美作家在自己文化背景上能够借鉴西方的文学创作技巧,这也给了中国作家启发,寻根文学中的寻根就是从拉丁美洲拿来的。”
陈众议认为,当马尔克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时,大家对他的认识较肤浅,“虽然寻根这个词本义是想让文学回归到自己的传统,但实际上中国作家关注更多的还是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90年代以后,才开始真正地关注民族文化的问题,以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张炜为代表的作家,开始关注民族文化深层次的一些问题。”
陈众议认为,莫言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十分明显,“莫言通过马尔克斯看到了中国传统一些有意思的事,这具有启蒙意义,比如促使莫言去阅读蒲松龄作品。”
提醒当代作家要守住文学传统
让陈众议担心的是,随着马尔克斯这杆大旗的倒下,他代表的对民族精神深入挖掘的文学传统会陨落。这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体现,比如一些有天分的拉美作家开始移民到美国,同时对中国的警示作用更加明显,“他的最大文学遗产是告诫作家们创作时,不要过度的娱乐化,如今当代文学呈现出一种产业化、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我想提醒中国的当代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不应丢掉对民族传统的挖掘。中华民族还没有资本去娱乐,我们挖掘的还远远不够。”
陈众议认为,现在所谓的文化多元化,实际上就是美国化,“这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创伤是致命的,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在哪里,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这个本来应该是作家首当其冲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的作家可以去批评民族的劣根性,但是批判的目的是为了建构更好的民族素质,而不是跟着别人跑”。
胡真才(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室西语专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