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如今,走进新驿镇东一村的街街巷巷、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处处都让人感受到跃动的文明音符。区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郝云龙深有体会地说:“建设文明乡村只要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事做起,就能赢得大家伙的支持和拥护,其实文明离老百姓并不是多遥远的事。”
条条硬化的街巷整洁平坦,在一株株花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漂亮;盏盏高悬的街灯,像卫兵一样守望着小村安宁的夜晚;刚刚修建一新的“四德”文化墙,时时向人们传递着人间真善美……谁能想到,美丽的小村庄,几年前还是垃圾随风刮,污水遍地流,街巷坑坑洼洼的境况。
“建设文明乡村,让路硬起来、灯亮起来、街绿起来是关键,家家、人人都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是根本。”3年前,随着一份《文明乡村行动倡议书》的出台,东一村吹响了向文明乡村进军的号角。
近年来,东一村通过向上争取“一事一议”政策,动用村集体积累和村民自发捐款等形式,筹措资金73万元,一鼓动作气对村内大街小巷进行了硬化。这个“硬骨头”啃下后,他们又乘势而上,对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绿化、亮化,共栽植绿化苗木1100棵,安装路灯70盏。为保持街道干净整洁,紧接着推广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并以30户为一个网格,由村里聘请的环境卫生监
督员实施日常监督,从根本上保证了条条街道干净整洁。
“现在村里的环境这么好,谁也不好意思乱扔乱倒垃圾了,都很自觉地把垃圾倒到出门不远的垃圾筒里去。”村里聘请的保洁员肖玉芹说,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还不习惯,把垃圾随手倒在垃圾筒旁边,风一刮照样脏得很,也给自己的保洁工作增加了负担,这几年通过村里广播,还有自己不懈的宣传,大家都象打理自己家的卫生一样,都用个塑料袋盛垃圾,“现在清理起来很方便,也不怕风刮了。”
“4月下旬那场中雨,对我们刚刚修建完的村街排水沟进行了检验,要放在以前,一下雨我就别想安生了,不是这家的水出不去,就是那家的排水沟给堵上了。”郝云龙坦言,以前由于村内排水沟设计不合理,一到雨天村民之间因排水发生点矛盾是常有的事。今年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村里投资近20多万元,对全部排水沟进行了维修疏通,并加上了盖板,现在真有大雨下,也不怕水排不出去了。
让群众走出家庭“小圈子”,融入广场“大舞台”,是东一村文明乡村行动的一大特色。近年来,东一村投资近10万元,建成了2处村民文体广场,配置了20多套健身器材,每天一早一晚到这里锻炼身体、进行广场舞演出的人员多时达到一二百人,大家说说笑笑,热热闹闹的很和谐,也使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文明行动。
(代传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