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民之所需,我之所思,之所向……”这便是司马镇第一书记们在基层干事始终所坚持的原则。“第一书记”们上任以来,他们把基层当作自己的家,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以“建制度、帮发展、惠民生”为工作出发点,真心诚意做实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一是访民意。从机关到农村,从优越的环境到陌生的环境,驻村司马的“第一书记”来到村里后,便迅速进入工作角色,他们带上征求意见表和民情工作日记,与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交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深入到农户家唠嗑听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初步摸清了村班子运行、经济发展、村情民意、群众困难等基本情况。通过座谈和入户走访,梳理出了群众需要帮扶的工作事项,与村两委共同商讨并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和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为所在村的发展规划了美好的蓝图。在村里设立了公开栏,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联系方式、群众需求、办理结果等内容进行公示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形成有事找“第一书记”的习惯。
二惠民生。在摸透村情的基础上,第一书记们从村民最关心、最着急的问题入手,办实事解难题。驻邵庙村“第一书记”李保金积极向局党委争取资金2万元,用于修整水泥路面、安装文化健身设施,提升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联通公司驻唐坊村包村联户组在该村“第一书记”的积极争取下为该村73名60周岁以上老人交纳银龄安康保险,免除老人生活的后顾之忧;周楼村“第一书记”经过积极向上协调、向上争取和多方筹资,总投资28 万元 ,疏通排水沟1100余米,新建 2座生产桥、2300余米的水泥路面工程建设顺利完成等……
三是促发展。“第一书记”们在吃透摸清村情的基础上,帮助派驻村、企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项目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唐坊村“第一书记”联合镇党委政府组织在该村建立占地300多亩的小微业创业园; 刘楼村“第一书记”协调金乡县畜牧局在该村建起占地20多亩的规范化养猪厂;古李村的“第一书记”,针对村里大棚种植档次低、作物病害多的实际,邀请农技专家到该村,重点围绕种子管理、病虫害防治、土肥技术等举办农技推广夜校班,提高了农民科技致富水平,目前该夜校已经举办 10余期。赵村“第一书记”在研究村级产业结构后,引导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流转土地200余亩,投资200万元建设高标准金针菇生产大棚10个,全部采用标准化大棚管理技术,提升了葡萄种植水平,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该镇选派的8名“第一书记”共调研走访征求意见120条,制订发展规划11个,争取资金20多万元,致富项目10多个,为群众办好实事20多件,不仅为司马镇扶贫攻坚中挑起大梁,还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李红梅李超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