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准了这些特点之后,高靖忠开始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与当地的实际结合,对症下药的制订了教学计划。“在山东高起点大容量的教学方式在这里并不适用”,让学生逐渐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成了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他开始试着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写成纸条交给老师。
“班里有56名学生,其中7个维吾尔族的学生”,来到喀什二中一周的时间,高靖忠就牢牢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的相貌。
来自邹城一中的徐长勇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他反复利用班会的时间通过集体谈话或者个人谈心的方式,告诉学生其他东部省份的学校情况,社会发展情况,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在做好实验班工作的同时,山东援疆教师2月底来疆后,随即投入到二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起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同时承担学科组学科建设、教研活动和青年教师培养任务。
据了解,从2010年到2013年,山东省克服师资力量紧缺的困难,在完成中组部选派39名援疆教师的基础上,先后组织了7批452名教师、教育专家、高年级师范类大学生赴受援四县支教、讲学,有效缓解了受援地师资短缺压力。先后组织了100名高年级师范大学生和352名教师进行援疆支教。充分发挥“1+X”传帮带作用,一个援疆教师与3—5名受援地教师结对帮教,帮助当地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驾驭新课改的能力,既缓解了受援地双语教师短缺的现状,又帮助当地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
同时先后三批派出了31名教育专家组成的齐鲁名师送教团,前往喀什四县开展送教活动,将山东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受援地教师。积极协调省属师范类高校,积极鼓励山东省内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到新疆就业。两年来,已有20多名师范类毕业生到受援四县从教,为受援地引进一支永远不走的教师队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