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泗水县农业局积极抓好农业项目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强化科技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富农措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努力争取农业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在苗馆镇和金庄镇分别建设了一处1万余亩的小麦高产示范基地,在苗馆镇建设一处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在星村镇、泉林镇、济河街道分别建设了一处玉米高产示范基地,在圣水峪镇创建一处花生高产示范基地,通过以上基地的带动,实现了粮食的大幅增收。完成了对泗水县85名技术指导员和850户科技示范户的电话回访,有效增加了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与农村新能源项目,大棚西瓜秸秆反应堆项目已通过泗水县级验收;在高峪镇、济河街道、圣水峪镇大面积推广了降解膜种植花生、西瓜等作物。积极建设沼气项目,由新绿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总投资429万元的大中型沼气项目,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正在进行招投标。还投资219万元新建了15处小型沼气池和5处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小麦“一喷三防”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25万元,购进药剂,分发到村、户,集中进行喷防,对小麦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起到了积极的防治作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在泗水县筛选了2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进行重点培育。在示范区内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包保责任制,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合理选用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投入品,大力推广“绿色环保”措施,并认真填写《基地田间生产记录》,力争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积极开展“三品一标”系列认证,新申报认证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2处、1.7万亩,绿色食品基地1处、0.5万亩。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活动,制定下发了一系列文件,紧紧抓住春季农资购销旺季,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先后开展拉网式大检查3次,共出动执法人员26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3万多份,检查各类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和门市部730家,检查种子15万余公斤,肥料1000余吨,农药40吨,限期整改36家,依法取缔无证照、无资质经营店14家,其中立案查处2起,结案2起,有效的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积极做好农药备案准入工作,凡进入泗水县的农药必须到农业执法大队备案,经备案后方可进入泗水县市场,共备案农药产品380 个。推行农药定点经营,全面实行“二帐二票一书一卡”制度,即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承诺书,农资质量信誉卡。
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加强对病虫害的预防指导,组建专业技防队4家,配备液压喷雾器110台,统防统治小麦6万亩,挽回粮食损失2.2680万吨,挽回瓜菜损失1.0460万吨。引进地瓜新品种5个、花生新品种8个,繁育小麦良种1万多亩,为泗水县地瓜、花生、小麦良种普及垫定了基础。积极开展新品种对比试验、除草剂药效试验、机播与常规种植节本试验、缓释肥与普通肥肥效试验,探索适应泗水县农作物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高效无残新农药和节本增效新技术。加强农民培训,推广测土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作物高产栽培等15项增产增效农业新技术,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期,参培者达到2万多人次,发放各类培训教材5000余册、技术明白纸3万余份,科技光盘2000盘。在泗水县设立墒情监测点10个,墒情自动监测站1处,积极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和重金属普查工作,为农业增效提供了数据支持。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措施。按照125元/亩的标准,争取小麦综合补贴资金3050万元;按照10元/亩的标准,争取小麦良种补贴250万元;按照10元/亩的标准,争取玉米良种补贴资金300余万元;按照140元/亩的标准,争取花生良种繁育补贴资金252万元;按照15元/亩的标准,争取棉花良种补贴资金30万元。引导泗水县7万余户农民积极加入政策性农业保险项目,为泗水县23.08万亩小麦撑起了“保护伞”。 在泗水县遴选200个示范户进行专题培训,大力推广大棚西瓜种植新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