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联大会开幕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新的要求。为进一步打好孔子品牌,推进我市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工作,本报即日起开设“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曲阜讲话精神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孔孟之乡在行动”专栏,推出系列报道,介绍我市前期打造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经验和做法,以期进一步将该项工作推向深入。
“作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礼节,两手抱拳高拱,慢慢弯下身子弯,向人敬礼,表示尊敬……”6月21日是乡村儒学讲堂开课的日子,位于尼山脚下的尼山圣源书院,近百位“学生”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颜炳罡的引导下向孔子行作揖礼。泗水县圣水峪镇北东野村村民唐建娥学着老师的样子,表情肃穆站立,把双手举到齐眉又深深弯下,连续重复四次,听到老师宣布“礼成”,唐建娥和一同来的乡亲相视一笑。
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丰厚特别是儒家文化影响深远的优势,既进行广泛的传播普及,又打造平台引导人们走向“道德王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后,我市出台“建设意见”,制订“行动计划”,正走出一条打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首善之区”的道路。
深入实施“六进”普及工程“土专家”从身边小事讲起
9月13日晚7:30,由当地孟子研究者殷延禄主讲的“孟子公开课”准时在邹城文化广场开讲。公开课已举办50多次。坐在记者身边的李香兰大娘,领着8岁的孙子来听课。她对记者说:“孟子就是咱邹城人,讲他的事儿,大人、小孩儿都能听进去。”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各县市区,活跃着上千名像殷延禄这样的“土专家”。他们或者是各级讲师团的讲师,或者是传统文化自发研究者,或者是各单位退休人员。他们从身边小事讲起,对传统文化娓娓道来,在全市形成了一种“铺天盖地”般的普及传统文化阵势。尤为可喜的是,我市有许多民办机构加入到这个行列。经营酒店的民营企业家张万强,今年7月投资220多万元,重建清末就已建院的济宁南池书院,现在有60余名孩子在这里学习国学。他还投资40多万元,请学者编撰《国学好少年》丛书,免费赠给社会和学校。据不完全统计,在济宁有50多家这样的民办机构。
在打造弘扬传统优秀文化首善之区的进程中,我市深入实施“六进普及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在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使广大机关干部自觉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者、践行者、示范者。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鼓励中小学开设国学、书法、绘画、传统工艺课,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高等院校定期举办优秀传统文化讲座或论坛。把儒学思想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开展企业家培训,培育一批儒商;组织开展“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商户”评选活动,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现有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儒韵之风、彬彬有礼”示范社区,开展特色活动,使社区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仁”、“孝”,突出孝贤文化和感恩文化两个重点,举办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活动,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开展“亲子读书共成长、经典文化进家庭”、“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又到美丽的金秋,一年一度的孔子文化节于今天举行,作为对外传播儒学的“高大上”节会,国内外一流的儒学研究者将莅临交流。此外,对外传播儒学的高端基地———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今年已获批落户济宁并将于9月28日正式揭牌,来自海内外的众多学子将前来亲身体验儒家文化并将其播洒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