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济宁)信息产业年会在济宁举办
10月26日讯(记者 谷雨)10月25日,2014中国(济宁)信息产业年会在济宁举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次会议由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济宁市政府联合主办,济宁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社承办。
山东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少军,济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平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在会上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和软件服务业司领导、行业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北京中关村、济宁、深圳、成都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负责人、行业主流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并交流经验,为助推产业健康发展献策献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会上指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多年规模规持续全球第一,2013年规模为12.4万亿元,软件服务业规模为3.06万亿元,今年1-9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超过11%,软件服务业同比增长为21%,预计今年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4万亿元。同时产业发展质量不断上升,企业扛起了技术发展的大旗,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得到保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之所以在中国,不仅在于劳动力成本,还在于产业基础、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形成了产业链优势。同时,大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如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伴随华为、展讯等企业不断发展,企业的技术队伍超过1万人,2、3年时间左右,具备与高通直接竞争的企业将产生。总体看,电子信息产业需求强劲,产业业态和格局将发生大的变化,产业将实现由大变强、转型升级目标。
杨学山还指出,地方发展信息产业要立足比较优势所在,科学转换为产业和竞争优势。如济宁主要优势在于文化优势,要把孔孟之乡的文化底蕴优势转变成可计算、衡量的企业竞争力,求实际发展电子信息产业。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宋显珠表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建立最先进、多元化、大市场的格局,需要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明确目标、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共同推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将继续发挥研究积累和行业优势,积极助力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同时,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态势显现。我国多个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部分城市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凸显,为当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在产业规模、质量共同提升发展背景下,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分工,推动区域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极为重要。
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杨少军表示,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在建设智慧山东、鼓励信息消费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未来将进一步做好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大文章。
济宁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委员会主任马平昌表示:“济宁是孔孟之乡,同时也是资源型城市。济宁把信息产业作为济宁转型发展的契机,明晰了信息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力争用5年时间实现产业千亿规模,打造山东新硅谷。”
据了解,随着惠普、中兴通讯、甲骨文等一批知名IT企业相继落户当地,济宁迎来信息产业发展历史新机遇。济宁市出台了《济宁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全市拥有省级信息技术产业园3个、省级软件园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士工作站41个,省级各类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113个,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126个。2013年,济宁市新兴产业收入736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