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出,老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她所说的"备学生"就是老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整体情况要把握,包括家庭情况、孩子喜好兴趣,她都熟记在心,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她给予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把更多交流和提问的机会给这些学生。发现有哪位学生课堂上没有消化好,放学后她会主动留下他再给他开小灶讲一讲。经过她教育管理的班级,一个学期下来,就会呈现一个优生更优、差生进步的局面。在历年全镇教学量化管理中,她的班级在二十多个小学中始终名列前茅,多次获得第一名。1991年、2001年李秀云两次荣获全县优秀教师称号。
爱生如子 甘为人梯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的确,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更是浇灌心灵的甘泉。从1986年以来,李秀云长期负责小学一、二年纪的教学。当时农村办学条件差,冬天教室的窗玻璃坏了,她自己找了塑料布拿着锤子、钉子补上,免得寒风吹进来。她还经常从家里提来开水给孩子们喝,她的想法是只要孩子们不缺水,就会少得病。长期以来,同事们还注意到,秀云老师有个特点,不需要批改作业或备课的时候,她极少坐在办公室里,总是守在孩子们身边。尤其在大班空课间休息的时候,她会坐在教室门口,面带温和的笑容,看着教室内外快乐嬉戏的孩子们,不时地提醒他们注意安全。正是因为对学生宽严有度,与孩子们真诚相处,用爱与学生沟通,有了爱和喜欢,同学们总是喜欢上李老师的课。
"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后林完小承担着后林及周边苏庄、菜园、田庄等村的教学任务,小学一年级全班60多个学生,李秀云觉得都像是自己的孩子,帮助他们打好人生的第一块基石,她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她主张先成人后成才,注重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行,以爱和宽容影响他们。她善于鼓励学生,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适时鼓励孩子们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因此她带的班级没有打架骂人的现象,孩子们特别礼貌自信。她特别注重家教结合,放学时,她送孩子们到学校大门口,身材发福的她站在一群6、7岁叽叽喳喳稚嫩的孩子们中间,就像老母鸡带着一群鸡宝宝。与接送孩子的学生家长打招呼,有需要询问的和叮咛的就同家长多聊几句,"你家的孩子又进步了!"是挂在她嘴边的口头禅,给孩子以信心,给家长以希望,更成为孩子们学习进步的动力源泉。她也成为在孩子和家长中口碑最好的老师之一。
冰心老人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真爱如雨,润物无声,育人无痕,作为人师,李秀云爱生如子,用无私细致的爱心倾听花开的声音。三十多年,多少懵懂少年长大成人,跟着李老师开始启蒙第一课的他们又把自己的孩子送给了李老师做学生,看着因岁月苍老了面容但温柔的声音不改、沁人心脾的笑容仍在的李老师,他们就有一种莫名的温暖和信任。三十多年来,李秀云把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融入她所喜爱的孩子们中间,她用她的言行实践着那句老话:"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在三尺讲台上,李秀云认真执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同时她积极追求进步,多次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在去年被组织吸纳为中共预备党员后,她工作的热情也更高了!
时光推进到2014年11月份,再过7个多月,李秀云就要迎来她光荣退休的时刻,而她也更加珍惜在学校里和孩子们的每一天,学校、教学、班里的60多名学生几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
然而造化弄人,让人预料不到的黑色一幕毫无征兆地降临了。11月11日12时50分左右,她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自行车去学校,在苏庄与后林村交界处,往日走过无数次的一道沟坎颠簸倒了她的车子,整个人从车子前端飞出,头部首先触地,额头、眼部、手掌和腿部多处擦伤流血……事后她对丈夫说,当时自己应该有过短暂的昏迷,什么也不知道了。有送孩子上学的家长看到了,赶快上前叫她、搀扶她坐起来,那时她才感觉到疼痛。大家劝她去诊所包扎一下,强忍疼痛的李秀云老师说快到上课时间了,她还是先去上课。有家长说,真不行就给校长打电话请个假吧!李秀云说,明天就要期中考试,下午的课她不能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