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的官员们已经把外界对于原油价格下跌暗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抛诸脑后。他们反而预计油价下跌将给整体全球经济注入动力,尤其是那些能源需求较高的国家。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将这种状况称之为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帮助的“供应冲击”。他表示,油价下跌更有望提升而不是降低GDP。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上周举行的月度政策会议后表示,油价下跌的影响无疑是积极的。
一些经济学家们告诫称,在欧洲经济面临衰退、日本努力摆脱自身的经济下滑等情况下,油价最近几个月下跌近40%更像是经济前景黯淡的前奏。不可否认的是,从历史角度看油价重创一般与经济衰退有关,因为能源需求在急剧萎缩。
但是这一次,一系列提升供应的因素正在改变许多官员和经济学家的预期,这些因素包括先进的钻探技术、利比亚石油供应恢复,以及一些中东的产油国通过低价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的做法。
美国能源情报署前负责人、目前担任无党派智库机构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的卡鲁索表示,这次的情况不一样。
原油价格近期的下跌到底是由供给过剩还是需求减少推动的或将决定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走向。能源价格的走低显然正对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等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主要石油出口国造成打击,对于俄罗斯、委内瑞拉和伊朗等已经面临严重经济问题的国家更是坏消息。
但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计算,6月份以来油价的大跌有望令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获得近1个百分点的提振。
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7至9月份修正后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第二个季度收缩。当季GDP较前一季度折合成年率萎缩1.9%。
IMF将其对明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期由此前的3.1%上调至3.5%,部分原因就是预计能源成本降低。
IMF总裁拉加德上周在《华尔街日报》CEO理事会年会上表示,油价下跌之后有人欢喜有人忧,但综合来看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
IMF将油价下跌约80%的原因归咎于供应面因素,如油耗标准、欧佩克的决定,仅有20%是因为经济放缓导致需求下滑。
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经济学家认为供应面因素占比要低一些,为55%,而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要占到40%。不过该行预计,未来两个季度油价下跌对全球经济增长提振为0.7个百分点。
油价下跌将降低交通运输及制造业成本,尤其是航空和炼钢等高耗能行业。消费者的汽油支出将减少,钱包里就有了更多钱可以用于支出,从而使消费支出有望增长。
研究机构IHS Global Insight表示,如果油价维持在这一水平,那么明年美国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应会比过去12个月多出750美元。
决策者们的一个风险是,把油价的下跌视为净利好因素可能掩盖全球经济疲软的基本面情况。从巴西到南非再到印度,关键的新兴市场一年多来一直都在挣扎。
此前的大部分油价大跌都伴随着衰退,或至少释放出经济低迷的信号。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和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一连串收缩被指将经通胀调整后的油价从1980年4月每桶116美元的高点拖低至1986年每桶25美元的13年低点。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也大幅走低。
经济学家的普遍共识是,当前的油价下跌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欧洲的疲弱增长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IEA和其他专家认为,过剩的石油生产是油价走低背后的主要原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