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济矿集团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要向关键性管理人才、技术骨干和高素质短缺人才倾斜,向苦脏累险艰苦岗位和生产一线员工倾斜,向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倾斜,机关后勤、生产辅助与生产一线收入控制比例为1∶2∶3,调动和发挥核心骨干、一线员工的积极性。“现在许多机关后勤员工主动提出,要从二线调整到一线。”朱亚梅说。
“这一次,我们加大了浮动工资的比重,进一步优化了分配结构,突出了单项奖励。”朱亚梅说,过去固定工资比较多,干好干坏差别不大。现在60%的工资都是浮动的,根据个人完成的业绩来发工资,突出全员业绩考核。
“目前,工资总额预算基数核定办法正在酝酿,计划年底前执行。”朱亚梅说,“过去制定的工资基数有不合理的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制定新的工资基数核定办法,使亏损企业和盈利企业、煤炭企业与非煤企业、同类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管理难度之间,从源头拉开合理差距。”
改革的核心是集团放权——对话济宁矿业集团总经理张广宇
用薪酬改革调动员工积极性
记者:济矿改革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
张广宇:直接涉及人和钱的改革,往往复杂而艰难。说到底,薪酬改革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2012年,煤炭市场行情比现在好,可是集团前8个月亏损了3000多万元。不改革是不行的。改革后,2012年后4个月就实现利润2.8亿元。这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
“黄金十年”结束,煤炭行业不景气,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被掩盖起来的各种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再像过去等、靠、要是行不通的,必须想办法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树立团队意识和经营意识。说白了,就是要通过工资制度改革,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虽有压力但不能只顾眼前
记者: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涉及到员工利益,如何去化解压力?
张广宇:改革有多方面的压力,有来自上面的,也有职工的。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内心。有一阵子,在改革和不改革之间我也很徘徊。不改吧,问题也不大,跟周边相比效益还不错。但是现在看来,不能只顾眼前,企业要发展,想轻装前进,必须改革。企业在咱的手里,就得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
集团放权只管该管的事
记者: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很广,可谓是一次大手术,其核心在哪?理想的结果是什么?
张广宇:希望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做好顶层设计。要说核心,还是集团放权,二级单位中层以下的人事权集团不再干涉,只管二级单位的一个领导班子、一个总额和一个考核目标,更加遵循市场规律。
归根结底,三项制度改革是为了企业下一步发展打基础。“十二五”期间,济矿集团将着力构建“311”产业布局,即规划“三个园区、一个中心、一个基地”,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集团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