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庄建华为兴隆校区制定了传统文化特色主题,不仅校门口用红色大理石铺设了“千字文”,教授孩子们每天诵读。派过来担任校长的高长悦,凭借着自己的书法爱好,给校区的孩子们开设了书法课。
这一切投入,都旨在让一实小教育集团内的4个校区(本部、本部幼儿园、兴隆校区、九里校区)实现管理同步、资源共享。用庄建华的话说就是:“我要让4个校区像我的4个孩子一样,都养得白白胖胖的。”
提升教育质量“择校热”降温
如今取得的这些成效,则都源于《邹城市城区小学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邹城市成立了4个教育集团,分别是第一实验小学、匡衡路小学、第二实验小学、兖矿第二小学四大教育集团。
邹城市借鉴济南等地的成功经验,实施名校带动战略,推行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市直优质学校输出学校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教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用好、用足、用活优质资源,逐步缩小校际办学差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
庄建华介绍,教育集团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将数个学校联系在一起,构成优质教育一体化办学的学校联盟。在运行机制上,坚持“优化整合、以强带弱、管理同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因地而异、因校而异,灵活科学采取紧密型、协作型或混合型的组建模式,避免“一刀切”。
教育集团建立后,邹城市采取“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作方式,打破校际间的封闭僵化模式,实行人事管理、经费管理、教学管理、资源配置、考核奖惩“五统一”管理模式,把名校先进办学理念、高效管理模式、优质师资力量直接输送到弱校,短时间内就改变了落后面貌,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发生了“裂变效应”。
通过近半年教育集团的整合、发展,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有效缓解了“择校热”、“大班额”等城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改变了街道小学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散、小、弱、差”等现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