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同城化,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完善提升城市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规划设计济宁北二环东延的快速通道,泗河综合开发上升到济宁市战略层面。提速推进8大类34项城建重点工程,荆州路下穿新石铁路桥竣工通车,104省道改线即将全线贯通;职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基本完工;体育中心交付使用,并成功承办省运会、省残运会比赛项目,获准省网球培训基地挂牌。旧关安置西区、奎星苑安置片区顺利回迁,怡和花园和西顺河经适房1332户低收入家庭迁入新居。网格化展开“五城同创”,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改造60个老旧小区,整修城区道路和小街巷46条,新建公园绿地8处,绿化裸露土地46处,清理整治14家327国道两侧露天煤场,完成6家电厂脱硫、脱硝、除尘治理和城区67台燃煤锅炉整治任务,环境卫生、交通秩序、河道治理等六大集中整治成效明显,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资格提名、省级文明城市和全省“除四害”专项验收。重视加强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投资7000多万元,维修农村道路26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90万平方米,新建改造文化健身广场120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压煤村庄搬迁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被评为“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区”。
(四)倾心惠民生,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25.5亿元,占预算总支出的56%。新增城镇就业76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连续十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为60岁以上城乡居民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10元、达到95元,高于济宁市平均水平20元。增发了80岁以上城乡低保家庭老年人高龄补贴,实现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城乡低保救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270元,农村五保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3400元,均达到济宁市最高水平。在济宁市率先为低保及低保边缘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50元生活补贴,在全省率先免费为幼儿园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投入720万元救助城乡大病困难群众518人,投入400万元救助临时困难群众3800多户、困难家庭大学生460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兖州院区挂牌,“医疗专家进乡村”、“保健医生进农户”、“乡村医生进课堂”活动扎实开展,“单独两孩”政策落实到位。投资2.2亿元实施了33项校舍改造工程,顺利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首次举办“双曜”文艺奖评选,群众文化活动“一月一主题、月月都精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文化艺术之乡”复查验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区”。治安防控和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顺利完成第十一届村委会和第一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优抚安置、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富有成效。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统计、物价等工作取得新成绩。人防地震、水文气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加快发展。
(五)大力转作风,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抓整改,制定出台了厉行节约、公务接待、公车使用等具体规定,开展了“三难”、“两公”和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八个专项整治。积极化解信访积案,深化驻村联户活动,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解决。深入开展“软环境建设年”活动,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行政审批事项71项、下放75项。坚持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到100%。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出台了差旅费、会议费等管理办法,首次公开部分部门“三公”经费。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办了《兖州区人民政府公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政务督查、效能监察、财政评审和审计监督,树立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