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公铁联运优势,加快多式联运物流园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中外运国际集装箱转运基地建设,启动传化智能公路港项目,力争中铁公司商品车集散中心、吉泰物流冷链配送基地等项目尽快落地,引进培育更多的现代物流企业,打造全省最大的多式联运物流基地。
做强商贸流通业。紧跟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合理布局农贸市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规范建材、花卉、宠物、旧货等各类专业市场,启动建设红星美凯龙国际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
壮大金融保险业。建成金融中心,打造金融业服务平台。清理整顿各类投资担保机构,规范民间融资。引导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债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鼓励保险业进入农业、医疗、食品等领域。
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启动颐高电子商务中心建设。继续跟进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推动研发设计、咨询评估、营销配送等服务外包。积极推进市政管护、园林绿化、环卫保洁等市场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医疗保健、社会养老、家政服务等新型服务业态。
(三)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题,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让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
实施绿色高产创建工程。规划建设首期1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示范区,整合涉农资金项目,调整方田规模,探索实行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为主的绿色增产模式。加强农机、农技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实施贫水区农田灌溉应急供水工程,彻底改变灌溉无保障的局面。继续抓好7个国家级小麦玉米万亩高产示范片和山东省高产创建示范区项目,确保粮食持续丰产丰收。
实施产业化带动工程。加快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切实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各类先进生产要素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扶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年内新增济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家庭农场30家、专业合作社50家。
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隐患。支持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鼓励建设直供超市和家庭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种养基地。抓好动植物疫病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加大对农资生产、销售的执法监管力度,积极创建济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实施农民技能提升工程。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继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方位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大幅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实施农村改革创新工程。启动农村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建设农村产权公共交易平台。稳妥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建立新型流通和社会化服务体系,激活农村消费潜力。抓好农村精准扶贫开发,继续实施“百村经营场所建设”工程,多措并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顺应济宁都市区融合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大势,更高水平展开城乡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宜居新区、美丽乡村。
加快同城发展。全力做好曲阜—菏泽城际高铁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对接争取工作,启动建设沿府河对接济宁北二环东延的快速通道,实施北护城河路下穿京沪铁路立交桥、327国道中修和255省道南段大修工程,加强与周边县市区互联互通。积极争取融入济宁主城区的有利政策,尽快实现广电、公交与主城区同城一体。高标准抓好西铺路沿线和兴隆庄板块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提升城市品质。按照大都市标准抓好城市开发建设,进一步做活经营城市文章,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形象。加大城市老旧街区和棚户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军民、薛庙等片区安置房建设,再改造40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供热、供水、供气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健全高层建筑二次供水供热运行机制。贯通荆州路、东御桥北路,建成靖王路、青州北路,实施豫州路、冀州路等道路工程,再整修36条老城道路和小街巷。实施增绿补绿工程,重点抓好荆州南路、西铺路和迎春路绿化。启动泗河综合开发治理,实施大安河贯通、府河引水工程,改造南护城河,打造环城水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