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9日在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董 波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环境,特别是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拼搏,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全力稳增长,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预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1.1%,其中两税收入32.6亿元、增长13.9%,税收比重达到75.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向上争取专项资金首次突破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1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6元,分别增长12.3%、13.6%。在煤炭效益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逆势攀升,华勤集团成为济宁市税收贡献最多的民营企业,太阳纸业利润水平居全国造纸行业首位,齐鲁工装首次跻身中国民企500强,百盛生物、永华机械等一批成长型企业快速膨胀,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0家、达到21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3亿元、利税101亿元,分别增长14%、12.6%。对外经贸稳步扩大,完成进出口19.6亿美元,其中出口8.1亿美元。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4万亩,新发展家庭农场50家、百亩以上种粮大户169个,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展顺利,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落地兴隆庄,我区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水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区”和“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区”。兴隆文化园等服务业龙头项目扎实推进,完成企业主辅业务分离795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130家、达到333家。全力维护区域金融安全,强化政银企互信联动,3家企业Q板挂牌、1家企业E板挂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1亿元,新增存贷比居济宁市首位。
(二)提速促转型,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对地方税收贡献占比达到30.5%,服务业贡献占比提高到43.2%,煤炭贡献的依赖度由2012年的33%下降到17.6%。成功举办第二届“百家名企走进兖州”经贸洽谈活动,全年新签约投资40亿元的红星美凯龙国际广场、投资30亿元的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投资20亿元的传化智能公路港等65个过亿元项目,新引进1家世界500强、达到16家,到位外资1.7亿美元,集中开工了总投资225亿元的41个大项目,在济宁市四次现场观摩产业项目评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开办了第二期北大EMBA兖州研修班,深入推进全民创业,新增市场主体6839户,是上年增长量的2.1倍,新注册小微企业778家、达到4449家。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达到2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达到2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25.4%;拥有驰名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著名商标18件、省名牌产品22个,总量均居济宁市前列;3名专家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淘汰落后产能8处,万元GDP能耗下降3.75个百分点。工业园区路网、管网、电网全面升级,创新大厦、孵化器、人才公寓完成主体,医药产业园、华勤工业城、多式联运物流园、精细化工园、中国农机城五大特色产业园稳步推进,北京机械总院在园区设立机械工程装备协同创新及成果转化中心,园区综合实力上升到省级开发区第六位,被纳入全省十二个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单位之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