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山东省人大代表、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研究员涂可国做客齐鲁网《两会大家谈》栏目。(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山东省人大代表、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齐鲁网记者 白少光\摄)
齐鲁网济南1月30日讯(记者 孔冠军)2015年山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推动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在30日晚的齐鲁网《两会大家谈》栏目当中,山东省人大代表、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表示,抓文化建设,必须“虚功实做”,用经济的理念、产业的理念来“抓文化”。通过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把肥城建设成文化强市,打造成山东文化新高地。
在山东“两会”召开之际,齐鲁网特别推出品牌栏目《两会大家谈》,邀请代表委员、专家学者走进齐鲁网演播室,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讨,畅谈未来发展规划。30日晚,《两会大家谈》特别邀请了山东省人大代表、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对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挖掘和利用好丰富的齐鲁文化资源”进行了详细解读。
对于文化,作为主政一方的官员,肥城市委书记张成伟道出了自己的思考:“文化在一个地方对团结人、凝聚人、鼓舞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地方要发展,不能只有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文化也要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通过抓文化来实现一个地方的持续发展、转型发展、有序发展,“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把我们肥城建设成文化强市,打造成山东的重要的文化高地这样一个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肥城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值得一提的就是“一把手”抓文化建设。张成伟介绍说,除了把文化产业项目、产业园区、企业“抓起来”,还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就是肥城文化强市建设协调促进委员会。
“我们这个委员会,不是一个很虚的机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机构。”张成伟说,肥城文化强市建设协调促进委员会有文化事业组、文化产业组,饮食文化组、军事文化组等9个小组。比如军事文化方面,肥城历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有大量的军事文化的遗存。像有孙膑斗法的云蒙山,有左丘明写《左传》的一些古战场,还有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陆房突围大战等大量的军事遗存,现在正在挖掘、整理。同时,把肥城所有的特产、小吃,也都整理出来,并且在肥城建了一街、一区和一村,来把肥城的小吃挖掘出来、传承下去。
这9个组就成了肥城市具体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具体执行者,每个组都有策划项目、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服务群众等一系列功能,“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个从上到下、贯穿全市的指挥力量。”
同时,肥城“抓文化”建设采取项目化运作、实事化推进。所谓项目化运作,就是要把个人抓的每一项工作,文化产业的每一个项目,都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中,因为有了项目就有了抓手。此外,还要实事化推进,把给群众办实事的做法引入到文化建设中来,采取就像给群众办实事一样的推进措施,包括排工期、签责任书等等这种方式,把每一个项目抓紧抓实、抓好。
文化产业正成为肥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记者了解到,肥城市通过深入挖掘肥城历史名人、红色革命、有机美食等文化资源,利用春秋古城、晒书城、白云书院三个泰安市文化产业指挥部督导项目,结合本地特色,顺利推进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肥城市将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逐年加大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通过拓宽文化产业项目投资渠道,激活民间资本,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多渠道、多方式推介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吸引市内外资本参与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开发,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