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五项整治”行动动员部署会议后,兖州区公安局交警大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交通安全形势的新要求,更新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本着“祛隐患、降事故、保畅通”的指导思想,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措施,扎实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敢为人先,开创校车运营管理的“兖州模式”
兖州区现有中小学校80处、幼儿园107处,在校学生61900余人、幼儿18200余人。近年来,校车的运营管理是一个长期困扰交通管理工作和师生出行安全的难点、热点问题,社会关注、家长关心。“如何保证这一特殊群体的出行安全?”是摆在政府各部门面前的一大挑战。兖州区公安局交警大队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敢为人先,积极开展破冰之举,探索出一个校车运营管理的“兖州模式”。
在公安机关的积极建议下,兖州区政府办公会议形成了“办好助学公交,由政府投资、部门管理、公交运营”的一致意见,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公安、交运、教体、安监、住建、创城办、公交公司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助学公交校车管理领导小组。2012年,兖州区政府一次性拿出1000余万专项资金,分两批购入重庆恒通客车公司产的CKZ6104CDX4型黄色大鼻子47座大型客车。交警车管所及时跟进,为这20部校车办理了检验注册手续,并严格按照《校车管理条例》规定,协调各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尽快为20部助学公交校车办理了校车标牌,喷涂了车身标识,为每部车辆选配了具有资质的驾驶员和乘务员。
为了更好发挥助学公交校车效能,交警大队联合交运、教体、安监、公交公司等单位,避开道路危险点段,科学合理地设计、布局助学公交校车的营运路线。目前,校车运营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新兖镇、大安镇等七个镇街的10个社区和25所中小学,最大限度满足城乡中小学生上放学出行需求。为规范校车的安全运营,交警大队为每辆校车建立了“一车一档”,为每名驾驶人员、乘务员设立了个人档案,坚持每月一培训,每月一考核。交警部门严格校车上线进行技术检测,在25所学校门前为校车停车点施划了停车标线,安装50余面“校车专区”标识牌,确保校车停放安全有序。
兖州助学公交校车自开通运营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和一致好评。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播出了“兖州模式”助学公交校车情况,省、济宁市领导同志也陆续到兖州公交公司现场观摩了校车的运营、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源头治理,彻底根治渣土车管理的乱象
城区尘土飞扬,渣土车横冲直撞,不按信号行驶,随地抛洒建筑垃圾,一直以来是城市管理的老大难问题,更是城市居民深恶痛绝的顽疾。“三项整治”工作动员会议后,兖州区公安局交警大队参照外地渣土管理成熟经验,以政府为主导,狠抓源头治理,实现了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彻底根治了渣土车管理的乱象。
兖州区政府研究出台了《兖州区城市建筑渣土管理办法》及《通告》,成立了由一名副区长任组长,公安、住建、交运、公路、环卫、综合执法、规划、督查办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的建筑渣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拔出50万元专款用于渣土车治理工作。
为了彻底根治渣土车管理的乱象,兖州区建筑渣土管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实施方案。一是实行建筑渣土清运的准入、许可制度。由建筑工地申请报备渣土管理办公室审核许可后,发放许可证,进入招标程序。凡有渣土清运任务的工地,在申请许可前,必须在出入口安装监控视频,安装清洗设施,确保随时对渣土清运实施动态管理和保持清洁;二是在建筑工地等显著位置张贴《通告》,通过一报两台公布《通告》内容,让全社会知晓并遵守;三是鼓励有能力的运输单位、个人注册成立渣土车运输公司。公司成立后,运输车辆按照“八个统一”的要求,统一颜色,统一外观,统一大号,统一门徽,统一顶灯,统一GPS定位系统,统一登记,统一管理,经交警部门验收后,核发“通行证”,进入市场参与运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