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0月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民众带着欧盟主席容克的面具抗议TTIP。
国庆节假期中,“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了基本协议。其实,美国与欧盟原本预期在2015年底完成关于TTIP的全部谈判,但目前欧盟内部的深刻分歧,再加上美欧之间的其他争议,要完成这一目标变得愈加困难。
TTIP谈判旨在消除欧盟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将大西洋两岸之间的经济一体化提升到新的水准。在当前的谈判中,欧盟内部围绕“投资者-国家争议解决”(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条款展开了激烈的争议,该条款已成为欧盟运作TTIP谈判的焦点,深刻影响着TTIP谈判的进程与节奏。
ISDS条款是什么?
“投资者-国家争议解决”(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SDS)条款是国际公法的一项规则,其含义是,如果投资对象国的政府决策损害了外国投资者的正当权益,则该投资者可以援引这一条款,向专门的国际商业仲裁机构提交争议,要求投资对象国政府赔偿损失。美国与欧盟决策层对ISDS条款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美国与欧盟对ISDS条款的态度差异
从TTIP谈判启动之时起,美国决策层就一直要求将ISDS条款放入TTIP框架之中,可谓措辞强烈,态度坚决。美国贸易代表Michael Froman在2014年10月31日明确表示,如果ISDS条款得不到采用,TTIP架构不可能成为一个高水准的协议。2015年2月26日,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总统经济政策助理Jeffrey Zients表达了对该条款的支持,2015年3月间,白宫网站挂出对ISDS条款的详细解释,表明了奥巴马为首的美国内阁对这一条款的支持。同时,在国会方面,美国参议院议长兼财政金融委员会主席哈切Orrin Hatch等人也在2015年1-2月间表示,希望将ISDS条款加入TTIP和TPP架构中。
然而,由于欧盟内部各种利益诉求复杂多变,欧盟决策层对ISDS条款并未形成一致的和明确的立场。
2013年6月17日欧盟理事会向欧盟委员会发出的启动TTIP谈判的指令文件谈到:是否采用ISDS条款,将取决于是否能找到办法,保证该条款不致损害欧盟及其成员国的主权与公共利益。 这实际上是不置可否。
从当时至今,欧盟决策层对此条款始终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欧盟委员会负责对外经济事务的一些官员,支持将该条款放入TTIP架构。而欧洲议会中左翼党团的一些议员,则表示强烈反对。欧盟各成员国的态度也各不相同。德国和法国都明确表示反对,而英国则一直支持此条款。
欧洲对待“ISDS条款”:精英接受、大众反对
ISDS条款能够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挑战投资对象国政府决策的法律工具,提升外来投资者的法律地位和诉讼话语权。因此,欧洲社会的工商界上层人士,一直支持将其引入TTIP架构。
欧洲与美国工商界人士成立的“跨大西洋商业理事会”(TABC)在2013年5月和2014年7月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欧盟委员会分别递交的意见书,表示支持ISDS条款。此外,欧洲最主要的几个工商业利益集团,欧洲商会(EuroChambres)在2013年12月,欧洲商业协会(BusinessEurope)在2014年2月和5月,德国工业协会(BDI)和美国欧洲商会(AmCham EU)在2014年3月,分别发表公开立场声明,要求将ISDS条款引入TTIP谈判。
但是,欧洲普通民众的看法完全不同。他们普遍感到,美国大公司可以利用ISDS条款损害欧盟成员国的主权和欧洲的民间公益。2013年12月16日和2014年7月10日,欧洲上百家民间社团,包括各类工会、农民协会、以及致力于环保、生物与资源保护和防治疾病等公益的民权组织,向美国贸易代表Michael Froman和当时的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Karel de Gucht两次联名发出公开信,要求在TTIP谈判中撤销有关ISDS条款的内容。 由此可见欧洲民意的强烈的负面态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