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讯(记者 杨柳 通讯员 杨小康)今年59岁的高平德是汶上县柳杭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十多年前,他们一家人还过着较为富裕的生活,自从儿子、儿媳双双患病后,家里突然断绝了经济来源。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病情缓解的儿子到外地打工,高平德也通过技术培训在村内一家农场找到了工作,一家六口按照情况的不同分别申请了低保、残疾人救助及助学救助。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半缸咸菜水都被用来炒了菜记者在高平德家看到,虽然屋内的家具摆设不多,但每一样都被老两口收拾地干干净净,窗台处几盆翠绿的小盆栽也为这个家透着一股清爽。正值中午11点多,高平德刚刚从村头的农场下班归来,身上还有明显的泥点。
“现在不是农忙期,农场里的农活并不多,最近这段时间就帮农场干点别的农活。”高平德告诉记者,他的孙子、孙女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中午都要回家吃饭,平日里,老伴就在家中做饭照顾两个孙子孙女。
高平德有一个儿子,和儿媳结婚后没几年就患上重病,之后,接连的打击让这家人的生活每况愈下。“早在二三十年前,柳杭村就是汶上县数一数二的富裕村,当时村里有自己的毛巾厂,不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就业,我儿子也在厂里上班,儿子出事后,毛巾厂效益不好也倒闭了。”祸不单行,高平德的儿媳生下小孙子10个月后,也因脑血管破裂躺在病床上。
“儿媳患病的最初两年,一直都是躺在床上、动都不能动。一家老小的生计都落在了我俩的肩上。我当时在建筑公司上班,但收入很不稳定。儿子、儿媳看病都需要花钱,孙子、孙女都还小,那会儿的生活压力特别大。”为了给儿子、儿媳治病,高平德家里的钱都花光了。“小孙子几乎没喝过奶,全靠老两口用小米粥喂大的。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闲钱买盐,半缸咸菜水都被用来炒菜了。”
吃低保、拿补贴、技能培训再就业,全方位帮扶贫困户脱贫如今,在高平德家中,行动不便的儿媳和公婆一起生活,儿子身体状况逐渐恢复后,只身前往青岛一家工厂打工。“他现在给工厂看大门,一个月工资不到一千块钱,但能管自己的吃住。”高平德告诉记者,在村里人的帮助下,他们一家六口人办理了低保,儿子和儿媳每年还能拿到残疾人补助,孙子孙女拿到了助学救助以及营养餐。高平德因为年纪较大,又有高血压,村里想办法联系到了村头的农场,对他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农机培训。“农忙的时候就帮农场开开车,农闲的时候就帮忙干点别的杂货,一个月能有一千块的稳定收入。”
由于在家养身体的儿媳及正在上学的孙子孙女都需要人照顾,高平德的老伴就专门在家照顾家人。“现在一家人的生活比原来好过多了。”高平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他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有一千元,一年就是一万二,一家六口的低保一年有7900多,再加上儿子儿媳一年500元的残疾人补助,一家六口的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超过了平均每人年收入3372元的省定扶贫标准。
高平德的老伴告诉记者,从儿媳病倒的那一年开始,一家老小就没添置过新衣服,一家六口的衣服基本都是亲戚好友送来的旧衣服。“衣服过大,我就用缝纫机改一下给孙子孙女穿,这些年缝纫机就没停过工。”在村里的帮扶下,高平德一家的生活有了起色,以前顿顿馒头咸菜,现在家里偶尔能吃上肉了。而且,老两口还打算在今年冬天给两个孙子孙女添置一套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