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估计,1989年,前往西德的老百姓高达34万人。
与此同时,东德的莱比锡、德累斯顿、爱尔福特等大城市相继爆发示威游行,强烈要求放宽对东德老百姓出境的限制。
是年10月7日是东德建国四十周年国庆。应邀出席庆典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和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交谈时表示,面对当前的改革,“谁行为动晚了,谁就要受到生活的惩罚”。
戈尔巴乔夫此话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东德老百姓的强烈反应。东德各大城市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抗议示威游行,要求早日实现德国统一。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层内部分歧不断加剧。10月1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十一届九中全会上宣布昂纳克“因为健康原因”辞职,取而代之的是主管安全和青年工作的克伦茨。

11月9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柏林市委书记沙博夫斯基在外交部举行记者招待会,承诺所有东德居民都可以申请出境,政府将予以批准。此时,他接到一小纸条,当场念了一下,说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决定开放柏林墙。有记者问,什么时候开放?他嘟嘟囔囔地说,那就从现在开始吧!
此话一经传出,成千上万的人冲向柏林墙,拆毁了一段柏林墙。东西柏林人奔向对方,狂欢庆祝,通宵达旦。
率调研组赴德考察
1990年3月,正当德国统一进程加快之时,我奉国务院之命,率六人调研小组前往东德,了解真实情况。当时我已从奥地利大使任上调回国,任外交部西欧司副司长(当年6月调任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小组其他成员来自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等单位。
调研小组刚到东柏林,东德副外长拜罗科夫斯基立即约见我,提出中国作为“二战”五大战胜国之一,理应在处理德国统一问题的2+4(两德和美苏英法)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出于种种原因,我对此予以婉拒。
初到东柏林,我们广泛接触了政府官员、学者和一些老朋友。我还记得其中有曾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汉学家贾思德。能感觉到,他们此时的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认为德国迟早会实现统一;另一方面认为,从维护东德利益出发,需要从长计议,对早日统一不抱乐观态度。他们大多认为,谈判将是一件旷日持久的事。
在东柏林的调研似乎得不到要领。我们又去了西柏林,与一所经济研究所的专家座谈。他们开明宗义地说,科尔在德国统一“十点计划”中提出的东西德马克以1:1 的比率兑换,后患无穷。在东德,一台电子管电视机的售价是600东马克,而在西德,一台高质量的半导体电视机的售价只是500西马克,东德的产品难以和西德竞争。德国统一后,东德企业势必大量倒闭。
后来我们决定,每个人去访问一座东德城市,住民居,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民意。
我去的是德累斯顿。走出火车站,我在电线杆上找到了一则民房出租广告。这家的主人是一位柴油机安装师,经常出国出差,这几天正在家休息,见到一个会说德语的中国人兴致很高,不停地找我聊天。他说他生活过得不错,也还满意,他有不少亲友在西德,自己也常看西德电视。比比西德,东德还是要差得多,他希望还是早日统一好。
小组其他成员所到之处,都感到老百姓对统一热情很高,尤其是年轻人情绪高涨,对东西马克1:1 的兑换率特别感兴趣,期望早日统一,可以到世界各地旅游。
我们小组没有太关注东德媒体的报道。亲眼看到东德老百姓的反应,我们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做出了自己的判断:德国的统一很快就会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