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济宁清真点心老店,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马大兴”,不论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总会有人去买些糕点带回家或者走访亲友。
从清代道光年间的马家糕点铺到今天的“马大兴”,这家百年老店,在一代代济宁人的陪伴下,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铺子发展为现在的清真马大兴食品厂,为济宁人带来了绵延百年的时光味道。
运河岸边的马家糕点铺
在济宁市小南门的十字路口拐角处,坐落着一个两层平房,这就是“马大兴”清真糕点房。一进店里,扑鼻而来的糕点香气很容易让人想起经年的“老味道”,店里北面墙上挂着百年马大兴老店位居图,图里的马家糕点铺与流经济宁的京杭大运河隔街相望。
清道光14年(1834年),一位南京商人准备到北京经商,乘船途经济宁时,见这里市容繁华昌盛,便打消了去京城的念头,在济宁运河岸边的响铃阁街,开了家马家糕点铺。到了马勇这一代,已经是“马大兴”第五代掌柜。
“从我记事起,我就帮着爷爷以及父亲卖糕点,长大以后,我就骑着三轮车往各个代销点送货。”马勇说,为了传承这一味老口味,马大兴糕点房一路走来有着很多的不容易。
1986年,间断经营了18年的马大兴糕点房重新开业了。那一年,马勇33岁,无论风雪晴雨,他都会坚持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售卖糕点,直到今天,他很感谢自己当初的坚守。
全家守护“百年老字号”
“现在是家人帮忙打理店里的生意,我也已经退居‘二线’,该是年轻人的时代了。”今年66的马勇说,自己的两个女儿负责这家店,还有一些亲戚在帮忙。“从小就受到我父亲的影响,没有特意去学,看的时间久了也便会了。”马勇的小女儿马冬青和马勇当年一样,耳濡目染,慢慢学会了家传的手艺。
如今,马冬青5岁的女儿也常常在她在做糕点时,目不转睛的盯着看妈妈的做法。“我会让女儿继续把这门手艺和我们家的百年老味继续传承下去。”马冬青说,从2003年开始家里买下这座二层小楼,“马大兴”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再也不用辗转周折了。
几十年间,尽管“马大兴”的店铺位置不断变迁,但依然有很多济宁人会循着记忆中的老味道,穿越大街小巷。同样,马勇和全家人也在坚守着传承“老味道”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