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诸多层面的压力,才使得此前在山东无缘“落子”的国字号油企有机可乘,逐渐通过帮助山东地炼减轻来自各方的的压力,加强了与山东地炼的合作,以开端了他们策划布局和重新计划山东市场。
山东地炼未来路走何方
在众多压力之下,山东地炼企业未来的路在何方呢。
“自救”—首先加强自身的竞争力。面对炼油板块“国进民退” 的总趋势,山东地炼企业开端在原油管道等基础设施方面尝试投资。不过投资原油管道也面临必定阻力和风险。一方面,长输管道沿途距离长,可能涉及到多个当地政府以及国土资源方面的管制,另一方面,非国有输油管道也可能存在国家保护层面上的漏洞。
“转型”—逐步向附加值较高的化工行业转型,油化并举、油头化尾,大力发展氯碱化工、精致化工等。经过调查发明,目前地炼开端向化工产品方向发展,扩大产能、拉长石油化工产业链。
“抱团抗压”—组建山东石油化工团体可能又被重新被提上议程。但是对于整合组建团体公司,一些地炼企业表现有相当难度。因为经过多年的重组整合,目前的山东地炼企业产权关系复杂,很多已经参加了央企团体。而且先前组建的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成立几年来,实际后果甚微。因此山东省石油化工团体公司并不被山东大部分处所炼厂寄予太大盼望。
“寻求他救”—向中字头企业靠拢,待价而沽以及伺机接收并购。目前已被国字号油企收购或参股的企业有:中国化工(华星、正和、昌邑、安邦、长城、化二)、中海油(中海油东营石化、海化、滨化)。向国字号油企靠拢,既有利于解决原料问题,也有利于落伍产能的扩能和新上更先进装置,为以后山东地炼更好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卓创资讯分析师认为,相比其他的解决措施,这将会是山东地炼发展的较为简洁的一条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