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国字号石油巨头齐聚山东,开启了新一轮的竞争局面。四 巨头纷纷与地炼企业合作,以谋计划和重新布局山东市场。
7月28 日下午,中石油团体与山东省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高调布局山东,开端了国字号油企在山东市场的新一轮竞争局面。而早在中油入局之前,中石化、中海油、中化工便已经开端了与山东地炼企业的合作,以谋计划和重新布局山东市场。
四大国字号油企入驻山东
山东一直是中石化的大本营,这里有着中石化最大的油田—成功油田,中石化就依附于此,率先与山东地炼展开合作项目。像2007 年第四季度到 2008 年奥运前后,中石化与山东地炼的原油代加工项目,是当时其他团体所瞠乎其后的。
2008年1月起,中海油吹响了进攻山东市场的号角。中海油首先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尔后在山东不断攻城略地,先后拿下了东营原油码头,收购了山东海化、中海化工两家地炼,并策划在东营、潍坊各建一个千万吨级的大炼油项目,以消化渤海油田的原油。
2009 年开端谋划进军山东市场的中国化工团体也不甘示弱,一直策划着以山东几家地炼企业为平台,构建全国性的油品销售公司。最后中国化工团体以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法收编了包含昌邑石化、济南长城炼油厂、济南蓝星石化、正和团体、大王华星、青岛安邦等6 家山东地炼,其一次炼油才能达到了 1700 万吨/年。另外,中化工已与日升投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利用日升在山东的成品油销售网络,扩大中化工在山东地炼的成品油终端销售市场。
最后入局的中石油,其合作方法同中海油颇为类似,也是通过山东省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开端的,双方将在油气管网、炼油、成品油销售网络、城市燃气,包含港口和码头在内的油气储运项目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其中,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最大的处所炼厂之一—东明石化团体公司近期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双方的合作进入本质性操作阶段。这份协议的内容除了包含中国石油将向东明石化炼油厂供给原油之外,“日东”输油管道的建设是双方合作的重点。
山东地炼企业压力重重
从上面四大国字号油企与山东地炼企业的合作关系来看,他们都是盼望通过向山东地炼企业供给原料,来迈出进军山东市场的第一步。
据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山东处所炼油企业原油一次加工才能已达 5600万吨/年,而国家打算内的原油配置指标仅在200万吨/年,山东地炼企业自己并没有原油进口权限,通过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供给给山东地炼的也只是在300万吨/年左右,500 万吨/年和 5600万吨/年的原料缺口,就是当前山东地炼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除了原料方面的问题,山东地炼企业还面临着来自于国家政策方面的压力。
2009 年初,国家颁布了《石化产业调剂振兴计划》,请求2011年淘汰 100 万吨及以下低效低质落伍炼油装置,并积极领导逐步将100 万吨-200万吨炼油装置关停并转。
另一方面,自 2010年1月开端沿海各地开端推广履行国三标准汽油,7 月开端国三标准汽油在全国范畴内推广。而山东地炼因装置和原料的问题,推行国三标准汽油有必定的难度。
今年7月1 日,山东省国税局下发了《山东省国税局加强成品油花费税管理》的相干条例,在生产销售、外购油品抵扣、纳税申报、石脑油免税管理等环节都提出更严格的规定,使得地炼的一些避税做法被禁止了,地炼的炼制成本将明显上涨,其油品竞争才能也将越来越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