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如果谁家生了三胞胎,一定会成为当地媒体报道的焦点;就算是生了一对双胞胎,一时间也会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而近几年来,双胞胎和多胞胎的数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一模一样的两个孩子已经不再那么罕见,人们也渐渐习以为常。然而,记者了解到,双胞胎数量增多竟多是人为造成,而这种现象的背后也隐藏着复杂的医学、人口、伦理等问题。
现象:双、多胞胎不再罕见
18日,记者来到济宁学院附属小学采访,该校办公室主任仲会民告诉记者:“以前双胞胎都很少见,多胞胎更稀奇,现在倒是多了,在我们学校里,仅我知道的就有10对,真实的数据可能更多。”
据市中区妇幼保健院产房统计显示,该院今年6月至9月,共出生了23对双胞胎。记者从市妇幼保健医院了解到,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双胞胎平均出生率为1:89,而今年该院接生双胞胎的比例为1:50,高出平均许多,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双胞胎数量增多的现象。
原因:人为干预是主因
据了解,目前双胞胎甚至多胞胎数量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人为的干预,也有观念的转变。
首先是人为干预。据市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祥峰介绍,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生育能力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不孕症患者增多。为达到怀孕的目的,有些人会选择药物治疗,也就是服用俗称的“多子丸”,或者辅助生育技术,也就是俗称的“试管婴儿”等方式,进行人为的干预,但目前还无法很好地控制卵细胞的数量,就会出现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的现象。
其次是观念变化。“多子多福”的传统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生育观,而这种观念在农村地区更是根深蒂固,至今仍广泛存在,一些人推崇生育双胞胎甚至是多胞胎,把怀上双胞胎看成是一种“本事”。此外,在我国当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缺少兄弟姐妹和玩伴,或者有些父母为减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而又不愿承受怀孕两次的痛苦,就试图借助药物等手段一次性怀两胎甚至三胎,这种观念在年青一代的父母身上体现地更为明显。 问题:人造双胞胎隐忧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医学上来讲,单胎是一种正常现象,而双胞胎及以上就属于病理产科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还无法控制受精卵的数量,对于不孕症患者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药物或试管婴儿达到怀孕的目的,但如果怀上双胞胎或多胞胎,这对孕产妇、胎儿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双胞胎人为增多造成的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对于人口数量的控制,尽管规避了计划生育政策,但对于家庭而言,其所带来的经济、教育等负担也难以忽视。
另外,试管婴儿技术背后的伦理问题也造成一定的忧患。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不孕不育患者当上了父亲母亲,然而,用现代医学手段代替人类的自然生育过程,不仅违背了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也造成了伦理上的混乱,让本来浓于水的血缘之情被科学技术冲淡。
专家:人造双胞胎要慎重
张主任还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我市最高胞胎数是四胞胎,市妇幼保健医院只接过一例。一般来说,双胞胎甚至是多胞胎容易引起并发症、合并症等,并造成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等问题,容易给母婴带来危害。药物治疗和辅助生育技术仅用于生育有障碍的夫妻,不提倡正常育龄妇女通过吃药等方式来生育双胞胎甚至是多胞胎,更不该迷信民间偏方,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就此,记者电话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家徐翔教授,他认为,一方面,我国当初不得已而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然而,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政策也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一些家庭人为制造“双胞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药物、民间偏方的管理,从根本上遏止这种利益链,净化社会环境。此外,社会舆论也应该对人们的生育观加以引导,宣传正确的生育观,提高人口质量。一般而言,双胞胎和多胞胎会带给家庭更多的经济、教育等问题,总之,对于人造双胞胎或多胞胎一定要慎之又慎。
“多子丸”
学名克罗米芬,是一种可以促进排卵的处方类药物,其正常的用途和使用对象是患有不孕症妇女中有排卵障碍或不排卵以及因月经不调导致不孕的少数人群。这种药物属于处方药,国家控制较为严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