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三项内容中的“野外山区应急救济太阳能帮助定位灯标”,的确是一项新设施,那是一件随着光照变更主动启动(并能保证4个阴雨天内正常工作)的装置,它由灯杆(高6米)、顶部警示灯、太阳能集光板、免保护铅酸胶体蓄电池、灯杆定位编码标记牌、手机充电器等组成。仅在前面述及的地理老师失踪的门头沟区,就设置了42处(灵山17 处、铁坨山10 处、黄草梁15处)。因为它发光的地标地位,以及它给迷失道路人的指引帮助,以致被当地一些老乡称为“陆地灯塔”。前面述及的2010年3月外国游客在云蒙山迅速得到救济, 2010年5月国内游人在凤凰岭迅速得到救济,其所凭借的救济指引定位的“YMS-10”、“FHL-24”就是设在“云蒙山”和“凤凰岭”的这种“野外应急救济太阳能帮助定位灯标”。至于各处的安全防护网和警惕提示牌等所产生的预防作用,也就难于在这里一一陈述了。
今天的救济更及时
■尹培彦(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应急办主任)
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程度不断进步,本市户外运动蓬勃发展,先后产生多起由野外登山等户外运动引发的人员伤亡和失踪事件。市领导对此给予高度关注,请求有关部门本着对国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野外登山管理与救助工作。为此,市政府将加强野外登山管理工作列为了2009年第51项重要实事,由市应急办组织市政府督查室、市发展改革委、市计划委、市农委、市旅游局、市园林绿化局、市体育局、市公园管理中心、市无线电管理局、相干区县政府、市登山运动协会等有关部门研究安排此项工作。
一是从2008年底开端由市旅游局作为牵头单位,开展了北京市野外应急救济帮助定位系统建设工作,在山区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制高点设立标识性太阳能灯杆,增加山区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监控及广播设备;二是由市体育局作为牵头单位,充分施展市登山运动协会的作用,依托其山岳救济专业队伍,整合社会救济力量,建立一支专业的北京市山地户外运动救济队伍。同时,着手研究起草《北京市山地户外运动管理措施》,使本市山地户外运动朝着法制、安全、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
目前,市旅游局已按照打算在海淀、丰台、门头沟、房山、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区县安装太阳能灯杆131处,并将其标注在北京市政务外网地理信息系统上,便于各救济单位应用。在多起野外救济任务中起到了帮助定位作用,基础达到设计功效请求。这次落实市政府实事,是完善本市野外应急救济系统的一次尝试。作为一个创新项目,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本市野外应急救济帮助定位系统建设与管理,充分借鉴国内、国外有关先进经验,联合本市实际,边工作、边总结、边进步,在机会成熟时向全市推广。
今后,宽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在进行野外登山运动时,建议一方面要保持“挑衅自我,勿忘珍重生命”运动理念,注意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技巧;另一方面,在遇险和迷失方向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尽量靠近和利用帮助定位系统指明自身地位,配合救济人员予以施救。
爱护救济设施
■邵先生(北京登山爱好者)
我是一名北京的登山爱好者,经常与朋友到郊区的山里游玩,登山健身。今年开春时,我们几个朋友相约到密云云蒙山登山时,发明了新矗立起来的野外应急救济灯杆。
我们当时很高兴,站在灯杆旁仔细观察许久。这根金属灯杆大约有6、7米高,脚下用螺栓固定在地面上,1米来高的地位上有一个大灯箱,表面有清楚的灯杆编号和安全提示语,紧挨灯箱的下面有应急手机充电电源可为手机临时充电,灯杆的上部是两块太阳能电池板,最顶端还有一个警示灯。
听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灯杆下部的灯箱夜间会主动点亮,顶端的警示灯在夜间会闪耀发光能给迷路的人提示地位。这些灯杆在云蒙山一共有10根,北京周边别的山上也都安装了很多,都是去年北京市旅游局安装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