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可怕的是深层次的成果,这就是,“看破红尘”、猜忌和仇恨她周围的所有人,甚至仇恨社会,最终迫害他人损害自己。
??正当处理:
??1、个别交谈
??第二天,班主任先找到王燕儿,询问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和盼望。王燕儿再一次痛哭流泪。
??班主任问她为什么哭,是委屈还是愤恨?
??她说:“是恨自己,如果不写那张纸条,别人就不会发明。”
??听到这里,班主任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多可怜啊!其实王燕儿也是一个能够自我检查的孩子!”班主任说:“其实,这不是你的错,你写那张纸条是一个很不错的发泄方法,你不想损害别人,你用了一种很隐藏的方法,只是没有及时烧毁。每个人心里不痛快时都会找个方法发泄出来,昨天同学们的情感就显得不够理智,损害了你。不过这都是暂时的,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班会,你能把你的真心话跟同学们说说吗?信任一切都会好的,请你信任老师。”
??王燕儿回去后,班主任又分辨找了班上几个同学进行交谈。令人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一宿,同学们的情感都冷静了下来,也不再请求把王燕儿调出本班,并且有个同学说,看着王燕儿孤零零地坐在座位上挺可怜。班主任感到很欣慰,对同学们的仁慈和懂得给予了充分的表扬。班主任告诉他们:“今天晚上我们开个班会,你们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谈一谈好吗?”
??2、集体分析
??晚上,班主任早早来到教室,同学们都用等待的眼光看着老师。班主任先微笑着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直言不讳地点出班会主题——宽容、懂得与接纳。
??教室一片安静,只有王燕儿仍然低垂着头,伤心不已。
??班主任先把王燕儿写这张纸条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然后,让同学们根据当时的情景,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先后有四五个同学发了言,有的说会转班,有的说会转学,有的干脆说要回家。班主任又问她们:“假如你们就此走后,心里会如何看待这个班级呢?”他们都坦率的说:“会永远恨这个班级。”更有的同学说:“会从牙根里恨!”
??班主任接着说:“是啊,我们大家都应当能够懂得,这都是很正常的情感。有的同学会把这种怨恨写在日记中作为一种发泄的方法,也有的同学会藏在心底,不断地积存,只不过许多情况下都不被他人发明而已。至于以后会产生什么事情谁都很难预感。”
??3、典范事例
??接下来班主任就给同学们举了两个典范事例。一个是2004年云南大学马家爵杀人案。马家爵家境比较清贫,自身条件又不是很优良,同学们又经常讽刺他、嘲笑他,长期的怨恨积累,最终导致他连杀四名同学的惨案。
??另一个是2007年4月震惊世界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韩国留学生赵承辉连杀33人、伤29人的校园枪击惨案。发人深省的是学校师生在悼念被枪杀的同学时,还真挚地向赵承辉的家人道歉,他们认为是学校师生没有很好地关心懂得他,才最终导致了这一悲剧的产生。
??这两个案例足以引起那些对于弱者和处于困境当中的人常常抱以冷淡和鄙视态度的人的深入反思。当你的自私和无情损害他人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招致祸患。
??班主任讲述这两个事例的时候,学生们都惊惧地瞪大着眼睛,只有王燕儿还在不断地抹着眼泪。
??4、反身自问
??接着,班主任又领导同学说:“我们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长期受父母宠爱,比较自私、任性,处处只想让别人接纳自己、包容自己,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先接纳别人、包容别人呢?在同学之间产生抵触时我们能否做到换位思考,懂得他人呢?比如,当这张纸条公之于众时,你是否想到王燕儿为什么要写这些东西?为什么会藏在这里?当我们在责备她的时候,她的心理感受如何?此时此刻我们请王燕儿说一说她的心理话吧。”
这时候王燕儿两手捂着脸低垂着头走上了讲台。她站在讲台上半天说不出话来,只是一直的哭泣。坐在前面一个同学递给了她一块纸巾,她擦了把脸,很费力地说了两句话:“我--对不起大家,我--想--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