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上面总结的规律,《庚辰本》的骂词应该与《列藏本》相同,同属于《最早77回石头记》文本。《杨藏本》中的《甲辰本》生成稿也证实了这一点,上面第28回的《杨藏本》中,就有这部分的修改稿,如下:
那婆子(啐)说:“(放)你娘的B2(右毛、左必)(屁)![[到好,]]宝[[二爷]](玉)如今在园里住着,
它的底本是《庚辰本》的“大字本”,其文本是:
那婆子说:“你娘的B2(右毛、左必)!到好,宝二爷如今在园里住着,
“放你娘的屁!”是修改后的文本,属于高一级版本;因此可以肯定:骂“屁!”不是《庚辰本》的本来面目,它的骂词应该像《列藏本》那样。之所以出现这种奇特现象是因为《现有庚辰本》这个回目缺失了,被收藏者模仿笔迹,照抄《戚序本》的结果。这就成了现有《庚辰本》原本是一部残缺本的实证。
证明3:
第24回的不净文字,也成为现有《庚辰本》残缺的实证。它写道:
那醉汗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嘣起我来了。
骂词又与《戚序本》、《蒙府本》、《舒序本》文字相同,与《甲辰本》、《程甲本》、《程乙本》相近(即属于“文明”语言)。
《蒙府本》等是:
那醉汉口中便骂道:臊你娘的,瞎了眼!碰起我来。
《甲辰本》等是:
把贾芸一把拉住,骂道:你瞎了眼,碰起我来了!
而《列藏本》则是:
那醉汉骂道:B1(肏)你妈的,瞎了眼了!嘣起我来了。
这部分的《庚辰本》又不与《列藏本》相同,而是雷同与《蒙府本》和《甲辰本》,使用了文明词。合理的解析是:现有《庚辰本》的第24回也残缺。
证明4:
在第24回,贾芸找贾宝玉的一段描写有三种:
1)“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甲辰本》、《程甲本》和《程乙本》。
2)“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扫花、挑云、伴鹤三个人,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众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列藏本》的描写。
3)“锄药两个小厮下象棋,为夺‘车’正拌嘴,还有引泉、扫花、挑云、伴鹤四五个,又在房檐上掏小雀儿玩。贾芸进入院内,把脚一跺,说道:‘猴头们淘气,我来了。’引泉小厮看见贾芸进来,都才散了”。如《蒙府本》和《戚序本》。
现有的《庚辰本》的文本不同于第一和二种,而是相同与第三种。除了同样证实了现有《庚辰本》残缺外,而且,与“证明3”综合考虑,整个第24回都缺少了,都是抄自《戚序本》。
证明6:
现有《庚辰本》第24~34回中的书童不仅是“焙茗”,而且都是书写在“文本”的正文里;如图2(A)中,三个“焙茗”都不是旁改字。这就成为现有《庚辰本》书页作伪的实证,因为现有《庚辰本》大部分是送审“大字本”,理应全部是“茗烟”。
会不会是原本是“茗烟”,后来改成“焙茗”,再把修改的稿页重新誊清一遍,以致“焙茗”被写入了正文呢?不会!图2(A)就否定了这种可能。如果是重新誊抄的话,为什么不把旁加字“要紧的”和“躲”也一起抄进正文里呢?足见,自始至终,这些书页都写的是“焙茗”。
上面提到,曹家把《庚辰本》的版权转让给书摊老板前,曹雪芹曾经整理出一部《转让80石头记》,除了新增第64和67回外,其余都是利用送审“大字本”作底稿,在上面进行修改。照理,将上面的“茗烟”改成“焙茗”,采取涂抹掉“茗烟”,再在它的旁边“书写”旁改字“焙茗”即可。因为送审“大字本”的书页,一半以上都进行了少量的修改;不少书页的一处旁改字达三个(见图2(A)),而图2(B)中一个地方的旁改字达四个字之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