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5月15日,日军以6个师团10万之众,由南面沿长江直接进犯石牌要塞。石牌是湖北西部长江流域的一个江防要塞。若石牌沦陷,日军不仅可以要挟鄂西巴东、恩施一带,而且可以窥测四川、震动西南。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认为,“石牌要塞是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严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坚守阵地。胡琏就是在这万分艰巨的情况下,担负石牌要塞守备司令(正师级)。战斗在方酣之际,陈诚(六战区司令长官)打电话问胡琏“有无把握守住阵地?”,胡琏坚定地答复说:“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石牌要塞之战的成功,胡琏荣获国民党青天白日勋章。以下片断是胡琏在战前写给父亲和妻子的信。
“父亲大人:儿今奉令担负石牌要塞防守,孤军奋斗,前途莫测,然成功成仁之外,当无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较多,有子能逝世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敬叩金安。”我第一次捧读胡琏将军给父亲的诀别书,真是受到了撕心裂胆的震动。决战将临,胡琏心里并没有底,他明白地知道,此一役打下来,无非成功成仁两个结局,他没有别的路可以走,这石牌已是守国的最后一道门坎,中国人退无可退了,他显然没打算逃跑,当然也不会投降,心存胆怯的将军绝然写不出如此滴血的家书来。在明知战逝世可能更大的时候,他这样安慰着等候丧子凶耗的父亲,有儿子能为国而逝世,父亲你应当感到至大的欣慰,静如止水的一句话,却是何等的血气。胡琏当是孝子,诀别之时,他殷殷地吩咐父亲要注意自己的温饱,只要父亲好了,就是在超度自己未能尽孝而且远逝的灵魂。
我在想,自1840年始迄百年的丧权辱国,以至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正是有了这样的忠臣孝子,才最终能与亡国灭种之灾擦肩而过。临危受命的将军,从一开端就已打定主意要埋在石牌这块黄土上,用一己之躯尽忠全孝。
他在诀别书中如此留话给妻儿:“我今奉命担负石牌要塞守备,原属本分,故我毫无挂念。仅亲老家贫,妻少子幼,乡关万里,孤寡无依,稍感戚戚,然亦无可奈何,只好付之命运。”“诸子长大成人,仍以当军人为父报仇,为国尽忠为宜。”
大将临战,淡定如此,除了战事,再多的情丝他也全然斩去了。
在给老父的信中,他还多少为翘首临窗的慈父留了些许成功返乡的盼望,而对结发爱妻,则已直截了当地交待后事,他心里明白,此一仗,我生则国逝世,我逝世则国生。后事只有一件,将军告诉尚还年轻的妻子,所有年轻的妻子,所有的妻子,所有的儿子长大成人,都要去当兵报国,和日本人打子孙冤家。
“战斗成功后,留赣抑回陕自择之。家中能节俭,当可温饱,穷而乐古有明训,你当能体念及之。十余年戎马生活,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兹留金表一只,自来水笔一支,日记本一册,聊作纪念。接读此信,亦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终有一逝世,逝世得其所,正宜欢乐。促谨祝保重。”
读过这二封信,我久久不能做声。这两封短短的绝命家书,可以让多少人真正懂得什么叫义薄云天。
料理完自己的后事,将军依古例沐浴更衣,他换上崭新的军服,在太阳最高的时候,着人设案焚香,亲率师部人员登上凤凰山巅,这位绝逝世的年轻将军虔诚地跪拜在列祖列宗的苍天之下。
胡琏琅琅誓曰:“陆军第十一师师长胡琏,谨以至诚昭告山川神灵,我今率堂堂之师,保卫我祖宗艰难经营遗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顺,鬼伏神饮,决心至坚,誓逝世不渝。汉贼不两立,古有明训,华夷须严辨,春秋存义,生为军人,逝世为军魂。后人视今,亦犹今人之视昔,吾何惴焉!今贼来犯,决予痛歼,力尽,以身殉之。然吾坚信苍苍者天,必佑虔诚,吾人于血战之际,成功即在握。此誓,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