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荃生于一八二四年(道光四年),十六岁时,跟父亲到京师投学于曾国藩。一八四二年(道光二十二年),离开京师回原籍,以府试第一入县学,二十三岁时中了个秀才,不久举优贡。一八五三年(咸丰三年),随兄曾国藩办团练,组建湘军。据史书记录,曾国荃少年时十分奇气,倜傥不群,生性骄傲。
一八五六年(咸丰六年)二月,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亲率太平军围攻吉安,湘军副将周凤山率部援吉亦败。太平军血战七十天,全歼吉安守城清军,击毙了刚上任不久的知府陈宗元,按察使周玉衡等文武僚吏四十多人。之后,太平军在吉安设立总制,又相继攻占安福、永新、吉水等县,委派李明友为安福监军,掌管全县的军政事务。这个李明友是广西人氏,也是二十指挥李秀成的远亲,因作战有功,被提拔到安福县任守土官,还被平王“福千岁”封爵为“秱天福”(幼主黄松年榜诏封)。李明友到安福后,第一件事就是处决县史姚家浚,安抚百姓,扩大太平军等,作好迎战和防备清军反扑的筹备。七月,屯袁州的刘长佑营组“雷霆军”,刘观察营组“飞虎军”来犯安福,李明友和军师韦有房率太平军主动出击,在城外的江南洲上和严田平坪村打败清军。就在这时,清廷特诏黄冕为吉安知府,黄冕是湖南长沙人,年二十时就官至两淮盐使。咸丰初,太平军围攻长沙,黄冕建守御策,兴茶盐之利助曾国藩军饷,后又开东征局,专饷曾国藩的湘军。虽这个黄冕不是带兵打仗的料,但也是个精通生意,智谋双全,多才多艺的文人。为了收复吉安,黄冕请坐困南昌的曾国藩率军前往,但此时曾自身难保,更无军可调,授意他去找办团练的九弟和副将周凤山。为此,黄冕来到湘乡找曾国荃,答应由他筹银两给曾国荃募勇三千为主军,再由副将周凤山领军三千援应,分头攻打吉安。这次举动,曾国荃本来不想前去,因为妻子难产不久,湘勇的训练又尚未独到,但江西战事紧张,其兄和湘军处于危难之时。再则,又有大哥曾国藩的推荐,自已也年纪不小,熟读了一些兵书和战法,该是出去试试牛刀,建一番事迹的时候。其实,这两年眼睁睁看到湘勇在外打仗发财,曾国荃心里早就很爱慕,多次写信给大哥要带湘勇为朝廷立功。但曾国藩考虑他年纪尚小,还未到冲杀陷阵的时候,回信要他在乡募勇,日夜勤练待用。
曾国藩在九江两次惨败以后,石达开又在樟树三败湘军,到这年六月,江西十三府就有九府被太平军占据,连湘军在南康的老营也被太平军端掉,形成了一片巩固的统治区。正当曾国藩在战略上失利,湘军连连受挫之时,收到了九弟曾国荃的来信,见他请战心切,战局危境,曾国藩要他警惕应变,率湘勇攻打吉安,以牵制太平军解湘军之危。一八五六年(咸丰六年)十月,曾国荃与知府黄冕率湘勇从长沙出发,本应按曾国藩吩咐,待会合以后再攻打吉安,以防情况不熟,初战吃亏。但曾国荃不听大哥之言,以下吉安为由,将一千多湘勇和新募的千多勇丁编为四个营,分辨命为前、后、左、右营,都以吉字为头,快马加鞭的赶至萍乡驻扎,意想来个用兵神速,出奇制胜。时年三十二岁的曾国荃,虽个头不矮,眼睛修长,肩膀单瘦,可别从外表看他象个单薄文弱的书生,但为人办事却异乎寻常的倔犟凶狠。据史书载,曾国荃八岁那年,在荷叶塘曾家还无权势,曾国荃豢养的一只小狗,被邻家的牛踩逝世,他失声痛哭,持柴刀跑到邻家门口,声言若不赔他的狗,就要杀逝世邻家的牛。直到半夜,邻人真怕这个犟伢子杀牛,只好赔了他一只小狗才罢。就这样,曾国荃从小就是一个英勇、智谋双全的伢子,这在当时的荷叶塘乡是出了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