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区是北京建都的发祥地,文化积淀深厚,人们常常讨论继承和发展这两方面的课题。京味文化历史上由宫廷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四大板块相互渗透交错而成。由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特别地位,作为地区文化的京味文化,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所以说,宣南文化是京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朝初期,满族聚居内城。南城的商业、文化事业繁荣起来。文化的繁荣,必定向外发展。譬如,作为宣南文化重要内容的梨园之乡,人才济济,戏曲学校培养的上千名京剧演员就声援了全国。又如国内最大的书市,从前服务于《四库全书》、《图书集成》的编辑,也深受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欢迎,现在的中华书店,仍然是最大的古旧书籍宝库,服务对象则扩大为全国文化界、学术界。
再如会馆文化,从前担负着“信息交换”的重任,林则徐、梁启超、谭嗣同、鲁迅等名人都住过会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成立大会也是在湖广会馆召开的,现在进入“信息时代”,会馆文化怎样继承?看来还是要扩大眼界,谋求发展。
报业的情况也如此,20世纪之初,北京的许多重要报馆和报人都在此地,现在怎样继承?当然不是恢复原样,就像不能“恢复天桥”一样,只能与时俱进,在新的条件下谋求发展。
因此,合并成立新西城区,扩大范畴,增加和重组资源,有利于发展宣南文化。赵大年(作者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