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电视台、北京国民广播电台、北广传媒在京进行合并,并成立“广播电视总台”,这是国内媒体团体化运作的又一大动作。而此前上广传媒、湖南广电都进行了类似的体制改革。作为电视台体制改革的核心 ,“制播分别”也再次被放在了关注的焦点之上。
“ 制播分别” 这四个字近几年被中国电视界一再提起,然而总是触及皮毛难动筋骨,新的北京广电总台的成立,以及此前上广传媒和湖南广电的改革掀起了中国电视业的无穷遐想。2000年前后第一次在中国电视界叫响“制播分别”这个概念,就催生了光线、华谊等中国第一批民营影视公司,而近10 年过后,“制播分别”对于中国电视仍然只是纸上愿景,这个被很多电视圈改革派人士称作救世良方的“制播分别”,想要真正实现还需强力推动。分别情境一:长痛短痛决定踟蹰不前
“制播分别之所以在国内试点了数年,一直处于不退不进的地步,就是由于合有利分也有利,这是长痛和短痛之间的决定。”上海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信训教授告诉记者,“集中有利于对媒体的管理,分而治之则是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方法。”
在上广传媒发布制播分别一段时间后,一位涉及其中的编导说:“现在情况有些乱,大家都要跟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合同工资只有以前的一半左右,每个节目组的人员也大幅度减少。本来我们去国外拍一期节目,也就是上报打算,然后说去就去,现在完整不一样了,制作费用要制作公司先行垫付,节目卖出后才干从台里拿到成本支出,所以很多打算变得很艰巨,审核程序繁复很多。”
这正是吴教授口中所说的短痛,当引入市场机制后,制作单位总想用最少的人员、最低的成本完成更多更好的节目,而这势必触及一些人或者一些团体的利益,因此过去制播分别在推行的过程中踟蹰不前。另一方面,上广传媒的改革并未给本地民营资本的制作公司带来意料之中的高兴,一家制作公司的总经理告诉记者:“台里的很多节目本来就是幻维等大制作公司做的,他们本来就是国有体制改制后的公司,类似台里的三产企业。制播分别并没有给我们这些小制作公司带来更多的机会。”
对此,华谊兄弟传媒团体董事长王中军认为,制播双方中,制仍是弱势,播是强势,播出方从利润数字上挤压了纯制作公司的份额。不过这两年播出方对影视剧的购置价在提升,制作方的利润率也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完整的制播分别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当然最要害的还是制作方花招拍好,戏的质量好坏与否跟制播分别没有本质关系。戏好,自然有人抢着播,也就能赚钱。
分别情境二:内部不分别向外找前途
与上广传媒从内部整合改革走上全面制播分别之路不同,湖南广电则从外部入手。
今年年初圈内盛传湖南卫视将“合并”青海卫视的消息,后经双方证实,湖南电视台将全面介入青海卫视的管理、制作和经营事宜,而且广电总局已经批准了整体合作打算。湖南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欧阳常林公开表现:国外传媒公认湖南是中国创新力最强的电视媒体,目前国内没有任何一个媒体团体创新机制能够赶上湖南。因此既然最优良的节目控制在台里,又何必从内部改革。制播分别不是目标,要害是能否通过制播分别找到新的发展方法,处理好电视媒体播出平台和经营性资产的关系。
去年欧阳常林说:“湖南广电10月中旬开端与青海卫视正式合作——全部频道由湖南卫视全方位买通,双方成立合资公司。除消息是青海自己做,节目终审以其为主外,其他都是以我们为主。包含湖南卫视将参与青海卫视的频道和栏目包装、娱乐节目和大型运动策划制作,以及主持人输出、独播剧输出、组建团队等。”
目前中国的播出平台仍属稀缺资源,全国仅有约30家省级卫视频道。2009年排名第一的湖南卫视广告收入为22亿,而垫底的几家不发达地区卫视的收入却不到2亿,由于卫视的落地费用就要2亿,五六家卫视长期陷于入不敷出的境况。因此整合这些频道资源,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撑,这成了成熟频道扩大的捷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