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是纯粹的,掺不得半点假。只要稍有一点芥蒂,一点猜忌,甚至一点不信任的显示,爱情就随时有决裂的危险。它的敏感性,不仅不亚于热敏电阻,甚至比光敏电阻还要敏感得多。那么,耍手段的危险性就更厉害了。正如白雪,里面随便掺杂一点污物,总会分外显眼、刺眼。
爱情不是儿戏。它有着极稳重的因素,因而它应当是高尚的。逢场作戏,露水夫妻,永远与爱情无缘。
爱情是“两姓人讨吃”,而不是相互利用。爱情是年轻人的梦幻,而不是坟墓。爱情是老年人的相依为命,而不是零落成泥。
掺假不是爱情,儿戏不是爱情,相互利用不是爱情,逢场作戏露水夫妻不是爱情,那么,真正的爱情在哪里呢?
真正的爱情在梁山伯祝英台那里,他们――三年促膝两无猜,红绿相配、传情留美;十八相送空遗恨,生逝世不渝、化蝶成双。那真正的爱情感天动地,永远光照人间。
真正的爱情在牛郎织女那里,真正的爱情在董永七仙女那里,我对他们有一赞
联――
织女有缘嫁牛郎,湖边隐智慧,人间争劳,银河争渡
七姐下凡配董永,寒窑溢温馨,青山含笑,绿水含情
他们那真正的爱情,不分出生地位尊卑贵贱,不怕艰巨挫折坎坷曲折。尤其是牛郎织女,即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也要万古千秋爱情永恒,为后世人们特别是青年建立了无比光辉的榜样。
在现实生活中,老一辈无产阶级家不但在革命情操方面、也在婚姻爱情方面为后世人们特别是青年建立了无比光辉的榜样。其中最光辉的代表是国民的好总理、“十全美男子”周恩来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邓颖超,还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邓小温和他的夫人卓琳。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在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中相识的。那时,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读书的邓颖超,是"女界爱国同志会"的讲演队长,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主编,为了加强奋斗的力量,周恩来、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二十名青年男女,成立了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并出版了不定期刊物--《觉悟》。
在天津爱国学生运动中,周恩来与邓颖超都是冲锋在前的勇士,在觉悟社内,他们又都是志趣相投的战友。照常情,青年男女,特别是志趣相投的青年男女,在来往中相互爱慕,是自然之理,但那时周恩来与邓颖超这两颗充满豪情的心,却丝毫没有去顾及个人情感,他们一心一意忙着救国,忙着奋斗。又因为那时社会上封建思想很严重,对于男女之间的社交,"道学家"们攻击更甚,而"觉悟社"的社员们懂得,他们的举动,是对谣言与诽谤最有力的答复。因此,为了奋斗,他们都更加严格地克制着自己的情感。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等197名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乘坐法国邮船"波尔多斯"号,前往巴黎去进一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邓颖超则到北京师大附小当了教员,他们虽然相隔云山万重,但从来未间断彼此的接洽。凭着鸿雁传书,他们交换着情况,交换着思想。
为了给周恩来的学习、工作与革命事业供给经费,邓颖超自己节衣缩食,每餐只吃一个烧饼,省下的钱全部汇给周恩来。
1925年8月,周恩来与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婚后,他们在风风雨雨中并肩战斗几十年,虽然没有子女,却始终不离不弃,相爱到永远。
世纪伟人邓小平政治方面三下三上、爱情方面也弯曲折曲,不是病魔夺走天下少有的美丽娇妻,就是有人趁他挨整时横刀夺爱,最后他的高尚终得报偿,卓琳给他当了半个世纪的拐杖――长期做邓小平的生活秘书,安之若素,尽心努力。在邓小平对中国国民乃至全人类的重大贡献中,无疑有卓琳的一份血汗,殷殷的血汗。
你经过了爱情吗?你懂爱情吗?你爱护爱情吗?
请以上述人物为榜样,请把爱情做为最稳重的事情来做。
2010-6-2于重庆秀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