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是一个人情味很浓的处所,特别是彝区人们耿直、慷慨、热情、好客、讲究人情往来,自古以来就有“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的仁义之风气,祖祖辈辈都住在一起,都是三沟两岔的乡里乡亲或亲戚朋友,谁家都难免有个大小事情的时候,有事了大家适当赶点礼,以示互相支撑、帮助的心意,这也是在情理中,也是一种人情圆滑。
可是,近来时常听到一些朋友为赶礼之事唉声叹气,感到最无奈、最头疼、最苦恼,一个月收上几张礼单、遇上一两家办事,那就是“补锅匠拽筋斗,倒贴。”有的被赶礼之累赘压得不堪重负,喘不过起来。什么结婚、生孩子、丧葬、过诞辰、普升晋级、开业庆典,金榜题名、甚至结婚纪念日、乔迁新居等,只要能说出花样的五花八门之礼接踵而来。只要你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事、左邻右舍、面熟叫不上名字的,只要请到了都得去赶礼。而且还得据赶礼对象关系的不同而不同,随着时代生活程度的进步有所递增。起码得100元、200元、500元、以致上千元。几十元不来,要是谁赶几十元,那就不但是看不起主人家,以是对主人的不尊重、不给面子,更会成为笑柄。赶礼之风风行,收礼之风自然也就猖狂,如此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了各种大事小事动不动就请客发帖子,你请我初一,我请你十五,你送我二百,我还你三百,送礼越多越有面子。收礼,越多越光荣的攀比奢侈之风,这样的赶礼之风越演越烈,越来越变味,背离了人情往来的本义,成为一种“生命不息,赶礼不止”的不良社会陋习。使得赶礼之风变味、成灾,谁家有事,哪怕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东借西借也得去。要不然人家就看不起你,瞧不上你,自己也感到没面子,难也面对众生,如此这样的赶礼是与时下开展的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格格不入,我们必须彻底抛弃。
其实,赶礼是人们生活中再也熟悉不过的人情圆滑事,要知道人与人之间情感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如果“礼”超过“情”那就成了,礼多情感薄,成了为一种累赘苦恼灾害,活要面子逝世受罪的恶果,使得不少人沦为无可奈和的一时摆阔,扮大款,到时成为卯吃寅粮,挖肉补疮,负债高坐的苦行僧。使得刚刚富起来的生活又返贫,这样的赶礼之风真是让人们哭不胜言,在大力开展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的今天,我们应当建立移风易俗、科学理财,节约节俭光荣的理念。如此这样的奢侈浪费攀比之风是应当好好改改,我们不能听之任之,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渐渐的转变这种陋习,变过多复杂的投桃报李为人情往来,多重情,少重礼,才是现代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之正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