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仔细想过没有,产生这种念头是为什么?我说是因为没有支撑自己往前走的精力支柱,看不到前途的光明。前途是需要有一盏明灯指引的,只有顺着这一盏明灯,在明灯的照射下,才干看到光明。有了光明,才充满盼望,才有了力量,才感到有了意义。这一盏明灯,就是精力支柱。
只有这个精力支柱,才是支撑我们努力向前的动力,一旦没有,就会变得松懈,倦怠,没有力量,人也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麻痹不仁了。这样将将就就,如同行尸走肉的日子,当然没有任何意义。
精力支柱就好比人的脊椎,脊椎出了弊病,人会不舒服,脊椎病的厉害了,有可能导致人的瘫痪,这是生理上的。精力上如果出了弊病,少了支柱,人就会心灵空虚,陷入空洞和迷茫,最终也就一事无成了。
实际上人活着就是靠了精力支柱的支撑,才过的丰富多彩。有的人就是感到每天都是明了黑了,吃喝拉撒睡,来来回回就是这么两下子。今天持续昨天,明天持续今天,如此重复而已。而有的人就不是这样,在他们的眼里,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每时每刻都感到高兴和充实。心里想的是我今天做了什么什么事情,明天我在持续做什么什么,在多久多久之后我是什么样子。他们感到非常的满足甚至快慰。这种人,就是有精力支柱的人。可见,在人生中,这个精力支柱是多么重要。
精力支柱在人生中,非常非常的重要。只要有了精力支柱,才干看到盼望,才干摆脱困境,走向光明。
有一年,一支英国的探险队进入了沙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在茫茫的沙漠里负重跋涉,如火的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象烧红的铁砂一样,扑打在队员的脸上。口渴似炙,心急如焚,但是大家的水没有了,阴云遍布在每一个队员的脸上。这时,探险队长拿出了一个水壶,说:“这儿还有一壶水,但是在穿越沙漠之前,谁也不许喝。”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心的源泉,成了大家求生的寄托目标。大家就靠了这个精力支柱的支撑,奋力地在沙漠里跋涉。水壶在队员的手里传递,那沉甸甸的感到使队员濒临失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脸色。终于,探险队坚强地走出了沙漠,摆脱了逝世神的手。大家喜极而泣。用发抖的手打开那壶支撑他们精力和信心的水--缓缓流出的,是一壶沙子。
若不是这壶沙子做了队员的精力支柱,他们怎能产生信心,怎能有那么大的力量在那样恶劣的情况下,英勇地走出来呢?可见精力支柱能让人看到盼望,从而克服艰苦,超出自我,达到自己的目标。
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适时地给自己找到一个精力支柱,用这个精力支柱给自己力量,让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
在佛教经典《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一位导师带着一群人去远方寻求珍宝。由于路途艰险,他们晓行夜宿,很是辛苦。当走到半途时,大家累得发慌,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我们走了这么多路,脚酸腿软,口干舌燥,还是不知道珍宝在什么处所。真的不知道还要跑多少路才可以找到。”“不如我们回去了吧,照这样下去,我们就算是累逝世也找不到珍宝。”导师见大家有半途而废的意思,放弃目标的打算了,就暗使法术,在险道上幻化出一座城市,说:“大家看,前面不远就是一座大城,过了城不远,就是珍宝的所在地啦。”大家见眼前果然有一座大城,便又重新鼓起劲头,振奋精力,持续前行。到了城里,人感到非常舒服,就又不想走了,导师见状便收起了法术,灭掉大城,大声疾呼:“刚才的城市是我幻化出来的,供大家歇脚的。大家要持续努力,找到珍宝。”就这样,在大师的苦心引诱下,大家靠了精力的鼓舞,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珍宝,满载而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