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1936年出生西安,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1961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196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93年2月担负“行政院院长”,8月担负国民党“副主席”,1996年3月任副“总统”。其祖父连横为晚清民初一代大儒,早年参加同盟会,著有《台湾通史》。连战之名就是得于祖父遗言:“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寓有奋发图强、克敌致胜之意义,有复兴故国、重整家园、光明盼望之象征。”其父连震东历任国民党党政要职,曾任台湾省“建设厅长”、台湾当局“内政部长”等职。
1975年,连战步入政坛,出任台驻萨尔瓦多“大使”。随后步步高升,历任国民党中央青年工作会主任、“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常委、“行政院副院长”、“外交部长”、“台湾省政府主席”。自那时起,连战就开端与钱复(原“中研院院长”钱思亮之子)、陈履安(原“行政院长”、“副总统”陈诚之子)和沈君山(原台湾农业复兴委员会主委沈宗翰之子)并称为“政坛四公子”。
1993年,当选国民党副主席,同年出任“行政院长”。1996年当选“副总统”,并一度兼任“行政院长”。2000年3月,连战作为国民党候选人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落败。
国民党下野后,李登辉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之职,连战当选为国民党主席,2001年连任国民党主席,两次得票率都超过90%。连战执掌国民党后,对国民党进行了创党以来的第三次党务改革,同时积极推动与亲民党、新党合作,形成了泛蓝阵营。
2004年3月,连战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错误,再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微弱差距落败。在当年12月的“立委”选举中,泛蓝阵营博得“立法院”的过半席次。
2005年8月,连战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上被推荐为声誉党主席。
连战先生的此次访问,是打破台海僵局、转变两岸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时刻。台海的和平、稳固和发展,符合东亚各国国民的利益,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合作。两岸政治对话过程的启动,将开端扭转90年代以来台湾政局发展一直不利于中国大陆的消极趋势,给台湾问题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两岸沟通对话的积极因素。在这一历史时刻,在东亚地缘政治环境中,台湾问题难得一看法开端呈现向“中国大陆”倾斜的建设性态势。这无疑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赋予中国政府更多的主动性来与其他国家讨论广泛关心的台湾问题。
同时,对于出于牵制中国崛起的各种国际权势来说,两岸中国人自己在台海问题上逐步开端走出困境,建立起包含广泛经贸接洽、军事信任措施以及更深层的社会互动基础上的“紧密型”接洽,无疑能打击他们与台湾加强军事与战略接洽的政治意愿,让那些想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做手脚以防备所谓“中国要挟”的权势头脑要“苏醒”一些,在和台独权势“眉来眼去”时的热情要多少“收敛”一些。虽然不是现在,也很可能还有漫长的时间,但历史终将证明,在冷战时代由于意识形态对抗,而在后冷战时代又由于台独权势的挟洋自重而导致的“外力”介入台海事务的过程,从此次连战先生访问开端,将逐步进入一个“衰退期”。
中国政府此次抓住历史机会,与中国国民党一起开创两岸政党交换新时代的决定,沉重地打击了台独权势,扩大了岛内保护现状与稳固的主流民意,为防止台海局面失控、逐步打消台海紧张这一长期的区域热门问题,供给了最为坚实和可靠的路径。在和平、稳固与发展为主题的两岸关系务实开辟的历史潮流带动下,台湾问题的“降温”将会给东亚区域合作带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逐步促成东亚多边地区安全合作制度的建立。
连战先生年轻时,就成为台湾的政治明星,一帆风顺。在两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中败北,成为一生最为遗憾之事。他一生保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认同“九二”共鸣。在近70岁高龄的时候,终于作出他历史性选择,来到中国大陆,与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一起共商国事,为中华民族的千秋大业,以及台湾国民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历史的、特别的极大贡献。从而在他一生事业的光辉中,增加了一笔无与伦比、更引人注视标光辉。这是跟他一样热爱祖国、寻求祖国和平统一的人的思想代表。他是中华儿女的精英,是和平的使者,是宽大中华儿女的骄傲。他的胆识和睦魄,将会为海峡两岸国民带来福祉,为中华民族的巨大复兴再现光辉。同时,将他自己人生的事业推向高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