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人来说想要画出一幅好的作品来,如没有基础功的训练,好像是异想天开。以我对绘画的研究,也做过这样一个勇敢的尝试,就把画画当做一件轻松的游戏来玩,忘掉绘画这个概念,用情,用诚挚的情感来刻画你心坎的美,即使你没有基础也可以画出诗意的生活画面来,这是来自心灵的感悟。
只要你热爱生活,加之对自然物质的观察、感受,你就具备这个条件。你就可以去写去画,人人都会写字吧,书法就是一种艺术。没画过画的人,拿起笔来先去协调色彩信笔涂鸦,把自己的感受绘出,这就是真实的作品。
引用一段爱伲族人阿秀博客里的一断感受:“绘画是自由自在的,为所欲为的,更是发自本性的发明,源自心灵的表白,与艺术中的潮流、中心、体制毫无关系,也不受任何学院教条和传统规范的束缚,是一种自言自语,一种本质的流露,内容多与个人生活、生存经验密切相干。”
这是画家阿秀的心得。作为一个女性,特别是作为一个从小生活在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女性,在进入都市以前的那段生活印记,成为重要的发明资源。
“西双版纳景洪勐宋山幽深而沉默。茂密的原始森林笼罩着绵延的山麓,凌晨的雾气静静地从山口涌出,在山麓围绕的坪坝上铺散开来,像一层白纱笼罩着远处的古树茶林,笼罩着近处的涧流小溪,笼罩着挂满果实的多依树和山间初开的樱花;露水划过竹林,撒在遍布落叶的土地上发出密密麻麻的沙沙声。”
那些朦胧的、梦幻般的、充满神秘色彩的画面和挥之不去的童年印象,将人与自然的多种元素进行解构与重组,就像民间的“百纳衣”将种种生活碎片缝缀在一起,构成一个个神秘而纷纷的画面整体。
大自然是绘画的女儿,你把它过滤提升后,加上你自己的感悟,拿起笔来你就能画出来,你也不要让绘画的框框的制约,心怎么想就怎么画,只要你用爱好的色彩涂抹上去,这就是一幅不错的作品。
由此看来,绘画就是一种对生活的感受。不管是用刷子或者毛笔,必定要找到记忆的美好和初始的感悟及节律。一张纸是实的,但他又供给了虚,供给了空间。就在这个虚的空间里面,就在这时而充实时而空灵的空间中,那时而饱满时而纤细的画笔生发出了物质的结晶。
幻想到的境界,无论其多远,只要心中存有意象的语言,把幻想照进现实,画出视觉里的那种自然美与视觉之外的意象之美,让艺术语言沉浸在自己的一种独具特点的天地中,应用抽象、解构、抒情的方法将其内涵的诗意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发明美,寻求美,辨别美与丑,这是每个都具备的素质。只要具备这个素质,每个人都很有可能成为艺术家,或者至少成为他自己的艺术家,这样其生命就活的更出色。
师法自然。就是以大自然为师。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大批写生和认真的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心中有了东西,才干画出作品。美源于现实,源于自然,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一切艺术均来自生活的感受,在感受中提炼。二度创作。融入思想文化内涵。一句话一首诗,一句话一个语境,一个意境一幅画,一件作品。
中国古代哲学憧憬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美满和和谐,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生命领悟的境界成绩了东西方艺术境界的相融合,也冲撞出残暴的超自然艺术图腾。
多看,多记于心。累积多了,自然能分出好与坏,就如生活的经历。经历人生,品读生活。文化生活丰富了,修养自会进步。经济学里有原始资本积累,累积的金钱和经验多了,其后的机会也就对了。对机会的把握也就强了,是一样的道理。
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回想的过程。用灵魂去思考,其灵感就会层出不穷。观察与记忆,就是提炼和共鸣的过程。众多风物从方方面面汇聚而来,使其头脑茅塞顿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