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早就已经读过庄子的著作,但是最近闲下来的时候重新复习庄子,发明感叹更甚,收获更多。
其一:顺其自然
——走过去了,其实都不过如此。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看到的不必定就是本相,知道的也不必定就是事实,更何况即使达到最终也可能不会是最后,那么又何必太过纠结现在的成果?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要知道全部,就必须达到必定高度,要明白成果,就必须走过一段过程。回避不是逃离,沉默也不是脆弱,向前或者向后,其实都是一种经历,走过去了,其实都不过如此。就算将来知道现在的选择不是最好的,可是至少看到了全部,经历了过程。
其二:自然而然
——认知、把握、而后将来。
一杯水就是一种人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在适当的时候只能做适当的事情,很多时候,接收不只是无奈,也是睿智。人的命运就是选择在让步中不断突破的艺术,所以暂时的放弃也是一种成绩。没有一成不变的道路,所以才有出色非凡的人生。保持不必定是原则,放弃也不意味着沦陷。
于是短暂的让步并不意味着完整的放弃。认清现状,才干够获得机会。但是只有抓住属于自己的风,才干成绩自己的人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化风为羽,才有万里鹏程。
我们需要认知现实的才能,需要把握机会的才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暂时不具备这种才能。但是无能所以无谓,无知所以无畏,无谓所以得到安适的快活,无畏所以能面对宏大的困苦,不同的境遇是不同的感受,只有合适的才是舒适的。无能算不上脆弱,无知也算不上罪过,但是无能无知而不自知自制却会造成宏大的灾害。
境界早就决定了成绩,前提也早就影响了成果,漫长的积淀才可能成绩远大的将来。“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如果需要,那么辛苦一点,这不是迁就,而是必须全方位的接收;要是真做不到,可以选择现实一点,“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所以即使将来不那么幸福,现在也不那么辛苦。
其三:君子自立
——人生其实就是活着还有活下去。
人生其实就是活着还有活下去。活着就意味着与他人交集,谁也无法回避,而这正是生活。所以人生其实就是成绩自己,生活能够转变命运,而生命本源的意义同样也很简略——就是满足生存的目标,活着就是真理,活下去和让更多的人活下去就是通往幸福的捷径。
因为生活,所以有了纷扰的世界,但是人是有别于万物的智慧动物,被上苍生而赋予思考与选择的权利,许多人放弃了,所以沦为禽兽,但是更多的人在保持,成绩了一个越来越繁荣的人类社会,而这其中,极少的一部分人荣幸的正确应用了这种权利,于是被人们慕而驰名。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人生就是活着还有活下去,如何活着,如何活下去,都只在于自己的态度,所以人生也就是一种态度,所以最好的人生当然就是最好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好的态度?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好的人生?
生活中影响人生态度的有两个常见而重要的因素:利还著名,就是名利。
因为生存,生活中有一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钱,因为钱的需要所以构成了利益的寻求;而生活中还有一样东西是很多人爱慕的,那就因为人的爱慕而构成的名。但是名利只是满足生存的一种需要,所以人可以自私但不能仅仅自利,所以人可以寻求正名但不能寻求盛名。
名利只是手段而非目标,只是过程而非成果,人生就是活着还有活下去,如果因为活着和活下去而不得不选择一些名利的需要,这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为名利而造成活着和活下去的困扰,何其辛苦?难道就不是舍本而逐末?人生的态度不是名利,起码并非因为名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一种好的态度,至少是可以认可和得到满足的幸福态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