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端,发展思路产生转变,砍伐数量开端逐年递减,并加强造林打算。但惋惜的是,由于常年干旱,土层又不厚,加上许多防风林被砍光,至今二十多年的造林工程收效甚微。“生长率很低,几乎清一色的‘小老树’。”1998年停伐后种的树苗,许多都只是种下去的时候浇过一次水。有人算了一笔账,中央每亩地给100元的造林费,而按照今年每株树苗1块多的价格,100元连买苗都不够,“因为每亩地至少要栽200株,更别奢谈灌溉蓄水工程了。”“只能让它活着就行了,让它好好长就没措施了。”
1998年的停伐,等于掐断了舟曲县的经济命根子,2001年,舟曲县找到一个新的生财之道——在白龙江及其支流上大兴水电站。短短十年间,舟曲县获得审批的大小水电站55座,共54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目前建成的有27座,仅在拱坝河上就凑集了大小水电站十多座,几乎每隔10公里就有一座。水电已然替代林业成为舟曲的经济支柱,“争取在2012年税收过亿”。
水利并非舟曲可以用来招商引资惟一法宝。“舟曲的金矿是小而富。”来舟曲开金矿的陕西老板今年4月刚到舟曲投资,“一下子可能挖到几十克、上百克金子,其他处所还很少见。”到去年为止,获得矿产开采权资质的企业已有29家,不过已经开工的仅有甘肃盛达团体一家国有金矿企业。
随着新的水电站和矿场的陆续上马,舟曲县的财政由此增加。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掠夺资源发展经济的方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对环境的损坏却跟砍伐森林一样致命。一位官员说:“修水电站要炸山征地,岩体被松动,植被被损坏,会引起新的滑坡,弃渣堵塞河道,在沟道中胡乱堆积也为泥石流形成供给了松散固体物质。高悬的水库还要挟下游群众的安全”。“2007年,拱坝河有一处水电站曾产生过水库溃堤事故,农田被淹,下游的一座桥也被冲垮。”致命的危险正逼近舟曲。
8月7日晚上11点,黑云压顶,电闪雷鸣,北部山脉高低起了一场暴雨,官方数据称当时的降雨量有97毫米。底本孕育过茂密森林的泥土在暴雨的冲洗下,成了夺命泥浆,冲垮舟曲县城人口最密集的村和街道。“那里5-6层的高楼就有二十多幢,全部被吞没。”一位从事水利工作多年的舟曲官员说:“最基本的问题还是50年的森林砍伐造成了今天的恶果,大自然现在终于在报复我们了。”。
《国民日报》(2010年08月15日01版)“甘之南,国有殇。2010年8月15日,国旗低垂,神州肃穆,13亿中国人为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中罹难的同胞,举办全国哀悼运动。哀悼,为祭奠逝去的至亲。截至8月14日16时,已有1239人在这场灾害中失去生命,505人生逝世不明。当父亲为遇难的女儿最后一次梳好头发,当废墟下的少年忍着剧痛让救济人员“先救我妈妈”,灾害带来的悲哀,我们感同身受。他们都是我们血脉相连的骨肉、生逝世相依的亲人。手足爱、同胞谊,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深沉的情感。低首哀悼之时,我们向逝去的生命志哀,愿逝者安息、生者刚强。”
在悲哀之余,应当汲取教训。教训是对挫折、失败、灾害的理性思考,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该”。
中国有句老话:别人亡羊我补牢,邻家失火我查灶。把别人教训当财富,是因为教训中蕴含着许多我们可以汲取的经验。有识之士无不擅长从他人的教训中寻找良方,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
“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堑”并非必定要自己的,吃他人之“堑”也可长自己之“智”。产生事故是不幸的,但事故本身也是一种财富、一种资源,需要充分利用。
我们要擅长拿别人的教训教导自己,拿别人的教训,补自己工作的漏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