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教训是财富,但有多少人汲取了教训?国家汲取教训了吗?没有!于是灾害频频。
2003年7月11日,被称为“美人谷”的四川省丹巴县产生特大泥石流灾害,致使51人逝世亡和失踪、71人被困、1230余人受灾,冲毁省道1000余米、大桥6座。
2003年7月13日,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千将坪村产生特大山体滑坡,堵塞长江支流青干河,有5人在灾害中逝世亡、19人失踪。
2008年9月7日菲律宾官员称,菲南部豪雨引发两起泥石流,导致20多幢房屋遭掩埋,至少造成11人逝世亡,16人失踪。
2008年9月9日山西襄汾塔山矿区泥石流事故34人遇难。
眼下,据南方周末记者刘俊综合报道: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降雨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三眼峪、罗家峪等四条沟系特大山洪地质灾害,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9日下午召开的国土资源系统舟曲抢险救灾紧急会议上说,舟曲泥石流灾害重要有以下5方面原因。一是地质地貌的原因,舟曲县城附近山高川深,地质结构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比较厉害,容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二是地震的原因,舟曲县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导致舟曲县城周边山体松动、岩层破碎,而因地震造成的山体松动等需要3到5年时间才干打消;三是景象原因,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舟曲持续干旱,造成城区周边岩石解体,部分山体、岩石裂缝裸露在外,雨水容易渗入岩体,并导致滑坡;四是降雨的原因,舟曲8月7日晚瞬时的暴雨和强降雨造成崩塌或滑坡等;五是地质灾害的固有特点,即地质灾害具有“隐藏性强、突发性强、损坏性强”,今年产生的地质灾害约三分之一产生在发明的隐患点之外。许多地质灾害突如其来,猝不及防。据新华社报道称,截至8月10日17时,舟曲泥石流导致702人逝世亡,1042人失踪,42人重伤。
1981年舟曲就产生过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500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倾注而下堵塞了白龙江,重要城区被淹,让舟曲人第一次品尝到了掠夺资源的苦果,荣幸的是,除了农田房屋被淹外,人员伤亡不多,因而并没有引起高度器重。
这种教训我们的祖先早就留给了我们:黄帝战败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定居在桥山。黄帝发明桥山一带群民,有的栖居于树,有的与兽同穴。黄帝便和大臣商讨转变状态,教化群民在临水靠山的半坡上砍树造屋,搬进新居,又把桥山改名为桥国。可人们不懂得损坏森林的严重成果,经常乱砍乱伐树木,就连黄帝曾多次下令禁止砍伐的常年不落叶的柏树,也被砍伐得一棵不剩。一场暴雨袭来,山洪暴发,凡是树林被砍光了的,连地上的草也冲得一干二净。黄帝看见满山遍野都是洪水过后留下的沟沟洼洼,心情十分沉重,他对群民说:“今后再也不能乱砍树木了。如果再乱砍下去,桥国就没有树林了,野兽也没处藏身了。到那时,我们吃什么?穿什么?”当时有位大臣建议搬到另一个处所居住。黄帝说:“不可!如果那里树木也叫我们砍完,那时候我们还能往哪里搬呢?再遭洪水,我们又往哪里跑?”众臣感到黄帝说得有理,都问他该怎么办?黄帝说:“我愿和大家一齐上山栽树种草,用不了几年,满山就会长满林草,既不怕洪水,又能招来野兽,那时桥国群民才干有吃有穿”。说罢,黄帝就自己带头栽了一棵小柏树。臣民们都学黄帝的样子,纷纷栽树种草。不几年,桥国的山山峁峁林草茂密,一片葱绿,没有发过洪水。人们都很感谢黄帝,“植树造林”便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精良传统,但乱砍乱伐的教训却没有被汲取。
南方周末报文章:先是森林,再是水利,最后是矿产,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掠夺就像嚼甘蔗一样,一节一节地把舟曲嚼干。描写的实在准确,事实正是如此。
沿白龙江进入舟曲的路上,举目四望,石岩裸露,像没穿衣服的贫苦老人,这还是造林20年后的成果。很难想象,解放前,这里的泥土曾孕育过举世驰名的原始森林,舟曲常被冠以“不二扬州”、“甘肃江南”的美誉。“最大的树,一个人抱都抱不住”。1950年,一场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开发拉开了帷幕。舟曲林业局下属的923林厂承担了这一政治使命,最鼎盛的时代林厂有六百多个工人,无控制砍伐引外来木头贩子大批涌入,以及老百姓的乱砍乱伐,每年的砍伐量最多的时候有25万立方米。在上世纪70年代公路未通之前,经常可以看到白龙江上几百个木筏漂流而下的壮观场面。贫穷的舟曲政府更是相当支撑这项事业,在1998年国家禁止砍伐前,95%的县财政收入来自林业。“到后来,大树都砍没了,就砍防风林,而这些用于保护新苗生长的防风林底本是禁止砍伐的。”“林地太大,什么人都管不住,砍就砍点吧。”就这样,舟曲的森林笼罩率一路从最初的67%,降落到现在的20%。 相关阅读